武昌左部督
官名。三国吴置。吴大帝孙权赤乌八年(245),分武昌为左、右两部,各设督一人,统兵马,职权颇重。左部掌武昌下游军务,薛莹以选曹尚书、领太子少傅迁此。
官名,三国吴置,自陆逊死后,诸葛恪代逊,孙权把武昌分为左右两部,各置督一人,掌驻军防各。武昌上至蒲圻为右部,由吕岱掌领;自武昌以下为左部,由薛莹任部督。《三国志·吴书·薛莹传》:“何定建议凿圣谿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
官名。三国吴置。吴大帝孙权赤乌八年(245),分武昌为左、右两部,各设督一人,统兵马,职权颇重。左部掌武昌下游军务,薛莹以选曹尚书、领太子少傅迁此。
官名,三国吴置,自陆逊死后,诸葛恪代逊,孙权把武昌分为左右两部,各置督一人,掌驻军防各。武昌上至蒲圻为右部,由吕岱掌领;自武昌以下为左部,由薛莹任部督。《三国志·吴书·薛莹传》:“何定建议凿圣谿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
将军名号。王莽置五威前关、后关、左关、右关将军。尉睦侯王嘉为后关将军,掌北挡燕赵,尉睦于后。见《汉书·王莽传》。
官名。元置,为储政院的副主官,员额二人,秩正三品。
官名。见“显谟阁”。
官名。省称司命。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置,监察上公以下,凡不用命者、大奸猾者、铸伪金钱者、骄奢逾制者、漏泄省中及尚书事者、谢恩私门者等皆在监察之列。以统睦侯陈崇任之。官名,王莽置,掌司上公以下官员,监
官名。东汉河南尹所属有洛阳市长及丞,掌洛阳商业贸易之事。三国魏及西晋沿置。
使职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之师围讨安庆绪,不置统帅,而授宦官鱼朝恩此号,监督诸军,犹监军使。其后又有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权宦田令孜为神策十军兼十二
官名。西汉员八人,协助上林令管理上林苑。东汉以来改置上林苑丞。南朝梁复旧名,员一人,流外三品蕴位。唐朝员四人,从八品下,为司农寺上林署次官。宋朝省,金朝复置,世宗大定七年(1167)增为二员,从七品。
官名。清置,本为同知盐运使司事的简称,后成为正式官名。清代在盐运使之下,置分司运同、运副。使从三品,运同从四品,运副从五品。分掌驻地盐场等事。见《清史稿·职官三·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官名。本为同知都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清河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参见“清河监”。
官名。辽南面官,中京留守司长官,兼领大定府政事。下设副留守、同佥、判官、推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