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礼仪使

礼仪使

官名。唐朝玄宗开元十年(722)以他官知礼仪事,始称使,专掌五礼。天宝九载(750)始定置不改,亦称礼仪祠祭使,多以太常卿、六部尚书或侍郎充任。代宗大历五年(770)罢,事归太常,七年复置,德宗建中元年(780)停,自后不置,每有南郊大礼,权置,礼毕即停。宋朝沿置,为大礼五使之一,初以太常卿充任,缺则以学士、尚书丞、郎为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以礼部尚书、侍郎充任。


官名。唐宋皆置,掌五礼;凡国有大礼,皆任命大臣掌其事,称之为礼仪使。《旧唐书·礼仪志一》:“开元十年,诏国子司业韦縚为礼仪使,专掌五礼。”《新唐书·百官一·礼部郎中》:“五礼之仪:一曰吉礼,二曰宾礼,三曰军礼,四曰嘉礼,五曰凶礼。”

猜你喜欢

  • 庆丰闸官

    官名。清朝管理北运河庆丰闸之官员,未人流。隶于坐粮厅。掌闸门之启闭,水大则泄,水小则蓄。兼司东直门角楼回龙闸。并管束运米脚夫,勿任抛散。

  • 贴职钱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带观文殿大学士至直秘阁等职,每月领取一定数额添支钱。徽宗大观(1107-1110)中,改称贴职钱。自学士至直阁,内外皆给。观文殿大学士百千,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八十千,端明殿学士

  • 世及

    诸侯之世袭。《礼记·礼运》: “大人世及以为礼。”孔颖达疏: “世及,诸侯传位与自家也。父子曰世,兄弟曰及。”

  • 添倅

    通判别称。

  • 六州大都督

    官名。北魏末置,东魏,北齐沿置。掌管恒、云、燕、朔、显、蔚六州的军政事务。该六州皆由军镇改置,居民为构成高欢军事力量的主体,故此职地位很重要。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 (537) 罢,六州事悉隶京畿大都督。

  • 中央警官学校

    专门学校名。原名警官高等学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北洋政府创办,校址设在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接办,属内政部。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五月内政部修正公布的《警官高等学校规程》规定,警官

  • 出入局丞

    官名。北齐置,掌出入局。官名。北齐太仆寺所属有出入局丞,所掌未详。

  • 臣下对君主冒死直言规谏。《说苑·臣术》:“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 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

  • 册封

    古代皇帝以封爵授给异姓王、宗族、妃嫔,都经过一种仪式,在受封者面前,宣读授给封爵位号的册文,连同印玺一起授给被封人,称为册封。如清代,立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等均称册封。

  • 人匠奥鲁总管府

    官署名。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置,掌管燕京(今北京)诸色人匠。秩从四品。设总管等职。至元十二年(1275),改为大都路管领诸色人匠提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