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编译馆

编译馆

教育部直属机构。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五月六日公布的《教育部编译馆规程》规定,编译馆的主要职掌为:一、撰述高深书籍;二、译述学术的专门名著;三、审查教材、教具和科学器械。设馆长一人,常任编译员十二人,特约编译员若干人。同年七月一日公布《教育部编译馆办事细则》,规定本馆分置本国语文、外国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美术工艺、农林职业八股,各股设主任一人为主官。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置国立编译馆,为编译教学用书的机关。设馆长一人,专任编审二十人,编审员十五人,特约编审十五人,致力于各科名词的审定,同时编审中小学教科用书。至于大学用书,则另有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办理。

猜你喜欢

  • 封驳房

    官署名。又称封驳案。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改门下封驳司置,隶门下外省(后改门下后省) ,以给事中为长官,掌录封驳文书及门下省人吏试补之事。南宋隶中书门下后省。

  • 同判司农寺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司农寺副长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另以司农少卿领其职。

  • 少府果丞

    官名。西汉末,平帝置少府果丞一人,掌少府所属山林所出果实之利,东汉废。惟太官令与钩盾令所属均有果丞,前者掌供御诸果,后者掌果园。参见“少府海丞”。

  • 判比部司

    官名。宋初置, 见“比部司”。

  • 均输令

    官名。西汉分属大司农及水衡都尉。督领地方均输官,转运调剂郡国贡输之物,以节省运往京师的费用,减少物资损耗,并可从中谋利。东汉省。官名。汉代水衡都尉(掌京畿税收货币)和大司农(掌全国物资货币的管理)都置

  • 王府中录事参军

    官名。梁皇弟皇子府始设,见“王府录事参军”。

  • 敕书

    文书名。也称“敕谕”,属“敕”之一种。是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唐朝有论事敕书。宋朝皇帝赐少卿监、中散大夫、防御史等以下官员,均用敕书。明朝皇帝对臣工有所训示时所用敕书称敕谕。清朝使用范围较广,主要用

  • 和济局

    官署名。宋制,太府寺所属有和济局与惠民局,均掌配制良药出售以疗民疾。

  • 日历所

    官署名。宋初置,隶门下省编修院,掌修日历。神宗元丰四年(1081) 归史馆,五年改属秘书省国史案。以著作郎、著作佐郎领之,会集宰执时政记、起居郎与起居舍人起居注所书修撰日历。哲宗元祐五年(1090),

  • 武贲

    ①即“虎贲”。唐朝人修史书时,因避讳改(见虎贲条)。②“武贲中郎将”(即虎贲中郎将)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