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谏院

谏院

官署名。五代始置。凡谏议大夫、司谏、正言,皆须别降敕许赴院供职者,方为谏官。由他官领者,需知谏院,以两省官充掌供奉、谏诤。宋初不置,仁宗明道元年(1032)始置。知院官六人,以司谏、正言充任,由他官领者带知谏院。其后,谏议大夫非特首不供谏职。司谏、正言亦有领他职而不预谏诤者。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专谏职。凡朝廷阙失,大则廷议,小则上封。初兼弹奏之责,后令只许言事,不兼弹劾。哲宗即位后,复弹劾之权。辽设左、右两院,分隶门下、中书二省,各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等官。金沿置,列于监寺,不属三省。设官左、右谏议大夫,下设左、右司谏,左、右补阙,左、右拾遗等官。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设左、右司谏,左、右正言,均以耆儒充任。十五年又置谏议大夫,掌侍从、诤谏,不久废罢,归其职于六科。


官署名。即谏官的官署。唐代已有谏院之名。《唐会要》:“贞元中,薛元舆为谏议大夫,奏云:谏官所上封章,事皆机密,每进一封,两省印署,凡有封奏,人且先知,请别铸谏院印,庶免漏泄。”宋代专设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长,下设左右司谏、左右正言,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掌规谏朝政缺失,对大臣和百官的任用及政府各部门的措施提出意见。

辽代门下省设左谏院,中书省设右谏院。左谏院设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右谏院设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见《辽史·百官志三》。

金代也设谏院,左右谏议大夫皆正四品,左右司谏皆从五品,左右补阙正七品,左右拾遗正七品。见《金史·百官二·谏院》。

猜你喜欢

  • 盐茶马道

    专职道员名。清代在一般省份均设盐运使或盐法道管理盐政,唯四川省设盐茶道,管理盐政、茶叶和马政,亦称盐茶马道。

  • 田禾将军

    将军名号。新莽置,屯田北边。《后汉书·赵孝传》: “父普,王莽时为田禾将军。”杂号将军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掌屯田守边。《后汉书·赵孝传》:“父普,王莽时为田禾将军。”注:“王莽时置田禾将军,屯田北边。

  • 外城巡警总厅警务处

    同“内城巡警总厅警务处”,参见该条。

  • 群牧都林牙

    官名。辽朝北面官,总典群牧使司官员,总领诸路群牧文书簿册之事。

  • 五京都虞候司

    官署名。辽于五京均置,都虞侯司属南面京官。有都虞候以掌本道军事。

  • 太师

    官名。①西周始置,为辅弼君王的重要大臣。相传周初与太傅、太保并号三公。《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春秋沿置,辅导君王,执掌国政,督师征伐。战国后废。西汉平帝元

  • 医骡马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即兽医,为天朝典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监军。

  • 差事

    清朝对在非正式官缺内任职的称呼。凡在额定官署编制以外之机构任职,如总办、提调等,以及临时奉差委办某事之官员,其职务均称“差事”。

  • 副掌盖

    官名。又称“委署掌盖”。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北鞍库之属官。额设三人,正八品。协掌伞房事。参见“掌盖”。

  • 道右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王乘象路时护卫。《周礼·夏官》: “道右,上士二人”,“掌前道车,王出入,则持马陪乘。如齐车之仪。自车上谕命于从车。诏王之车仪。王式,则下,前马。王下,则以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