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长史

长史

官名。战国秦置,掌顾问参谋。秦王政(秦始皇)曾拜李斯为长史。秦,汉因之。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皆置,为所在官署掾属之长,秩皆千石。丞相长史职权尤重。边郡于丞外复置长史,佐太守掌兵马,秩六百石。内郡或置之。东汉太傅、太尉、司徒、司空、诸将军沿置,秩千石。度辽将军、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亦置,秩六百石。诸王国、边郡、属国不置丞,置长史。边郡、属国长史常称将兵长史,掌兵马。西域长史后代都护成为护理西域之长官。三国时三公府、诸将沿置。丞相府长史为幕僚长(相国、司徒同),出征时又别置留府长史,总领丞相府事务乃至京都事务,行营长史随征,主行营事务; 又有领军长史,地位显要。王府亦置长史,居国相、都尉、傅保下,当以处理王府事,领王府幕僚为主。边郡长史领兵,代替郡丞。西晋诸公、位从公者,及位不从公而为名号大将军者皆置,千石,为幕僚长; 司徒(丞相、相国)置左、右,处理政务。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亦置。北朝大抵同。隋、唐长史有三类: 诸都护府、诸都督府、诸州长史,中央南衙诸卫、北衙诸军、诸折冲府(隋为鹰扬府)、东宫诸率府长史及诸王府长史。员额、品秩各有不同,皆为幕僚之长,故有元僚之称。除大都督府如扬州、益州长史秩从三品,中叶以后例兼本镇节度使外,其余长史并无实际职任,时或废罢,多以位置闲散及贬谪官员。宋制,亲王府、大都督府、诸州府皆置,用为士人恩赏,或安置贬降之官,皆不厘务。明朝为王府长史司长官,左、右各一人,正五品。洪武九年 (1376)改参军置,为亲王府首领官。十四年,升秩,职掌王府政令,辅弼亲王,总领王府庶务。清朝则为王、嫡子、公主府长官。顺治八年(1651),于亲王府、郡王府、世子府、长子府各置一人,从三品,掌督帅府僚,纪纲总务。乾隆五十一年(1786)诏固伦公主府亦置一人,职掌同。


官名,战国末年秦有此官,秦时丞相、将军之属官中皆有此官,有的是文职,掌参谋、文书之类,有的是武职,掌领军作战。《史记·李斯列传》:“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汉书·陈胜项籍传》:“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将秦军行前。”

西汉时丞相、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皆置长史,为事务长官。西汉将军也置长史,为幕僚之长。东汉太尉属官有长史,俸千石,掌诸曹事。司徒、司空的属官也有长史,其职事与太尉长史类同。将军府也置长史,如大将军窦宪的长史,俸中二千石。有的将军府长史也带兵,称将兵长史。两汉边郡也置长史,为太守佐官,出领边防兵。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窦融传》。

魏、晋、南北朝多沿汉制。唐代十六卫多置长史,从六品上,掌判诸曹、五府、外府廪禄,卒伍、军团的名数、器械、车马的多少,小事专达,每年秋天帮助大将军考查下属官吏。王府也置长史,从四品上,掌管府僚,管理府中事务。都督府也置长史,大都督府长史为从三品,中都督府长史为正五品上,下都督府长史为从五品上。大都督长史常出任节度史,如扬州等地的节度使,即以大都督府长史的身分担任的;虽名为幕僚之长,实为统帅。大都护府、上都护府皆置长史,正五品上,为幕僚之长。州刺史的属官也有长史,从五品上,为刺史的佐官,无实职。宋代大都督府也置长史,为大都督之副。清代亲王府、郡王府、世子府、长子府都置长史,从三品,掌理府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一》、《新唐书·百官四上下》、《宋史·职官七》、《清史稿·职官四·王公府属各官》、《通志·职官六》、《通典·职官十五·总论郡佐·长史》。

猜你喜欢

  • 库务司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见“库藏司”。

  • 州医学助教

    州医学教职。唐制于州医学置助教,佐医学博士教授医学生,秩未入流。

  • 雁门将军

    将军名号。武帝时有雁门将军李广。广原为骁骑将军,因出雁门击匈奴,故名。即骁骑将军李广。汉武帝派李广出雁门击匈奴,故称雁门将军。将军,掌帅兵征伐。《汉书·武帝纪》:“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代郡将军敖,雁

  • 内膳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员二人,掌帝、后饮食烹制,凡进食必先尝之。下设内膳中士及主食十二人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副史

    见“都史”。

  • 陛楯郎

    郎官别称。因执楯侍卫于宫陛侧,故名。《史记·滑稽列传》:“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官名。秦置,属郎中令,掌执盾在殿陛侧侍卫的官员。

  • 中京文思院

    官署名。辽南面官,袭唐制而设。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以供宫廷。设文思使等职。官署名。辽置,主官为中京文思使,属南面京官。马人望之父马佺曾任此职。参见“文思院”。

  • 典客丞

    官名。①秦、西汉初典客副贰。参见“典客”。②西晋、北齐、隋、唐典客署次官。唐置二至三员,从八品下。宋朝省。金朝复置,从七品。参见“典客署”。1、官名。秦、汉为典客之副,助其掌归义蛮夷。参看“典客”条。

  • 司宗寺

    官署名。即宗正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宗正寺。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宗正寺为司宗寺,以司宗寺正卿与司宗寺大夫为正副长官。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参见“

  • 典虞都尉

    官名。三国魏西晋置,主田猎,并与典牧都尉共同负责马、牛的牧养,属太仆卿。下设司马、典虞令、典虞丞等。六品。官名,三国魏和西晋皆置,掌田猎等,为太仆属官,其下属有司马、典虞令、典虞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