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防閤

防閤

官名。负责防卫。南北朝时诸王有防阁将军,以保护王和王府的安全。唐朝也有此官。见《旧唐书·职官二·户部》、《资治通鉴》宋泰豫三年注,齐建武元年注。


唐代配备给官员的服役人员。《通典·职官十七》说:“凡京司文武职事官,五品以上给防閤:一品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四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五品, 二十四人”。开元中准钱发给,为官员月俸的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司天台丞

    官名。为司天台监的佐官,助理本台事务,其地位低于少监。详见“司天台”。

  • 豫王府

    官署名。太平天国官爵不分,前期诸王都设置一套大体相同的王府机构,以处理政务。豫王府设官如下:豫第大旗手,掌军中大旗,计一人。六部书,分掌政务,有豫吏书、豫户书、豫礼书、豫兵书、豫刑书、豫工书各一人。豫

  • 群后

    对诸侯的泛称,犹言“诸君”、“各位诸侯”。后:君、诸侯。《书·舜典》:“班瑞于群后。”注:“后,君也……还五瑞于诸侯,与之正始。”《汉书·韦贤传》:“庶尹群后,靡扶靡卫。”注:“师古曰:庶尹,众官之长

  • 濯龙监

    官名,东汉置,属少府,掌濯龙园,俸六百石。见《后汉书·百官志三·钩盾令》。官名。东汉钩盾令的属官有濯龙监,掌管濯龙园。《后汉书·百官志》本注:“濯龙亦园名,近北宫。”

  • 译官丞

    官名。秦朝属典客。入汉沿置。景帝中六年(前144)典客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又名大鸿胪,乃先后改属之。为译官令副职,主汉王朝与周边各族和外国通使往来传译事宜。官名,西汉置,东汉省。为译

  • 内承直

    官名。隋置,属长秋监,见该条。

  • 都官掾史

    州吏名。北齐司州置,地位在都官从事之下,所掌则同。参见“都官从事”。

  • 寺卿

    参见“卿”。九寺大卿的简称,即汉代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九寺大卿。

  • 执讯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武职流外八班中的四班,代旧“广威将军”,大通三年 (529) 定制后,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班。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第四班,代旧广威

  • 长官司吏目

    吏名。据《清朝文献通考·职官考》记载,贵州省有府属长官司吏目四人。参见“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