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
唐杜佑著《通典》、南宋郑樵著《通志》、元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唐杜佑著《通典》、南宋郑樵著《通志》、元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1618—1684明末清初扬州泰州(今属江苏)人,字宾贤,号野人。出身贫苦,烧盐为生,终身为布衣,题所居为“陋轩”。曾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归隐家乡,穷困而死。平生不交当世,独喜吟诗,尤以五言诗清冷淡泊,
见“靖难之役”。
官名。隋代尚书省工部虞部司长官,置一员,正六品上,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大业三年(607)改为虞部郎。
西汉置。治今河北东光县西北后城子。属河间国。东汉废。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掌固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兵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统司固中士。隋开皇元年(581)罢。
西夏都城。原名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西夏桓宗天庆十二年(1205),蒙古主铁木真攻掠西夏,兵退后,桓宗令修复城堡,大赦境内,改名中兴府。据西夏文文献,至少在天盛年间已有中兴府之称。元至元二十五年(12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蕲州路为府。明洪武九年(1376)降为蕲州。参见“蕲州路”。
秦置。治今湖北云梦县。属南郡。西汉元狩二年(前121)改属江夏郡。西晋为江夏郡治。东晋末移治今安陆市。南朝宋迄元迭为安陆郡、南司州、安州、德安府治。明洪武初废,十三年(1380)复置,仍为德安府治。至
中国古代对长江流域至岭南一带各少数民族的通称。秦汉时,分布较广的大致有:长沙武陵蛮、合浦乌浒蛮、巴郡南郡蛮和板楯蛮。各族情况不一:长沙武陵蛮奉槃瓠为祖先,有农业、染织和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
官署名。宋代太常寺所属机构,管辖朝服法物库、南郊什物库、太庙什物库,掌藏其器服,以待祭祀、朝会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