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优免

优免

一般用作豁免租赋、力役等,以示优待。《北齐书·后主纪》:“诏使巡省河北诸州无雨处,境内偏旱者优免租调。”清代作为对社会上具有特殊身分者给予免除赋税之特殊待遇。如在职之各级官员、绅士、老人、未成年之丁、在学之生员等均享受此种待遇。顺治元年(1644),诏军民年七十以上者,准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泛差役。各级官吏及举、贡生员、杂职吏典,免其丁粮。雍正四年(1726),规定绅衿、贡监等生员,只许优免本身一丁。五年,令各保甲内之绅衿免充杂役。凡衰老残疾及寡妇之家子孙尚未成丁者,俱免充役。还有特殊贡献者,如向社仓捐谷五石,可免本人一年杂泛差徭,有多捐者,按年递免。

猜你喜欢

  • 冯官屯

    地名。在今山东茌平县西。清咸丰五年(1855)正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李开芳部自高唐突围,据守冯官屯,清军数次进攻受重创;后因僧格林沁引水灌城,太平军失守,即此。

  • 蔡攀龙

    ?—1798清福建同安(今厦门)人,字君龙。行伍出身。初为游击。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起义后,奉调抵台守府城,以军功擢副将。旋授海坛镇总兵率部赴援诸罗,大败。闽浙总督李侍尧误报战功,擢福建陆路

  • 奉先殿

    明清宫内祭祀祖先之所。洪武三年(1370)冬,始建于乾清宫。置四代帝后神位、衣冠,定仪物、祝文。朝夕焚香,朔望瞻拜,时节献新,生忌致祭,行家人礼。以太庙为外朝,奉先殿为内朝。永乐迁都北京后,建庙及仪如

  • 火耗

    明清附加税之一。原指将零碎银两铸成银锭过程中的自然损耗。明代将征收之细碎银两重新熔铸为一定重量的银锭,存入国库,而把熔铸之耗损部分名曰火耗,亦称火耗银,由纳税者承担。清初火耗各地不一,有高至百分之五十

  • 塞外羌

    汉时武都、陇西、金城、武威等郡边塞外羌人部落的泛称。

  • 陵尹

    官名。春秋时楚国置。《左传·昭公十二年》:“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 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

    元斡罗思族组成的扈卫军。拔都统率的蒙古军征服斡罗思后,斡罗思人迁入元朝境内。至顺元年(1330),诏收聚斡罗思军士一万,置宣忠扈卫都万户府统领,隶枢密院,立营于大都北,市民田百三十余顷给与,立屯田。二

  • 棠魔蛮

    唐代南诏所管“白衣”中的一部分。居地约在今越南北部与云南接壤地带。棠魔与今傣族自称“傣勐”音近,为傣族先民中的一部分。

  • 精膳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精膳司。明、清礼部四司之一。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膳部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亦设郎中一人。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

  • 回洛城

    回一作迴。《旧唐书·地理志》孟州河阳县“有回洛故城”。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齐书·万俟普传》:子洛,河阴之战,“诸军北渡桥,洛以一军不动。谓西人曰:‘万俟受洛干在此,能来可来也。’西人畏而去。高祖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