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修陵石刻

修陵石刻

南朝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位于今江苏丹阳市荆林三城巷。陵东向,陵前石刻仅存一天禄,公兽,双角,身长3.10米,高2.80米,颈高1.45米,体围2.35米,昂首挺胸,雄武有神韵。有双翼,翼面雕饰,前为螺纹,后为翎羽。四足粗壮,足五爪,左前爪攫一小兽。

猜你喜欢

  • 刘襄

    ?—前179西汉宗室。齐悼惠王刘肥长子。惠帝六年(前189)嗣立为王。吕太后称制时,屡被削夺奉邑。诸吕作乱后曾举兵西向,谋诛诸吕,自立为帝。诸吕被诛,乃罢兵归国。文帝元年(前179),以原削夺之城阳、

  • 唐崖土司

    土司名。元为唐崖军民千户所,明玉珍改安抚司。明洪武七年(1374)改长官司,后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清初改为土司,治今湖北咸丰西北。居民主要为土家族。雍正十三年(1735),改流。

  • 合同异派

    战国时期名家分派之一。代表人物为惠施。此派认为不论事物有无性质上的同和异,皆“毕同毕异”,都可以取其大同,不较小异而混同之,以至于得出“天地一体”、“山与泽平”等结论。《庄子·天下篇》说:“惠施多方,

  • 行城

    即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高而可移动。《墨子·备梯》:“行城之法,高城二十尺,上加堞,广十尺,左右出巨(距),各二十尺。”守城时,用此可破敌高积薪土之战术。还可用来进攻高峻处,《孙膑兵法·官一》:“

  • 贴运

    清代漕项之一。谓在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征收之赠贴银米。江西漕粮每石征收银三分,米三升。自嘉庆五年(1800)定米由州县售变,每石以一两九钱折给运军。湖北、湖南不征收赠贴银,随漕粮每石加征二升,随粮征给

  • 河中

    ①唐方镇名。至德元载(756)置河中防御使,次年升为节度使,治蒲州(乾元三年升为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领蒲、晋、绛、隰、慈、虢、同七州。其后辖境屡有变迁,长期领有河中府及晋、绛、慈、隰等州

  • 肤施县

    ①战国魏置。治今陕西榆林市东南。秦汉时为上郡治所。东汉末废。汉初匈奴南下,与汉以朝那(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肤施为界。②隋大业三年(607)置,治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延河东,宋庆历时移治今延安市,隋唐为延安

  • 汪辉祖

    1731—1807清浙江萧山人,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乾隆进士,授湖南宁远知县,并两为湖南乡试同考官,两署道州,又兼摄新田县事。在官未及四年,以足疾请告,时大吏已疏调辉祖至善化,疑诡疾规避,夺职。

  • 典瑞院

    官署名。元代置,掌宝玺、金银符牌。世祖中统元年(1260),始置符宝郎二员。至元十六年(1279),立符宝局,给六品印。十七年,升正五品。十八年,改典瑞监,秩正三品。大德十一年(1307),升典瑞院,

  • 魏惠王

    前400—前319即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名䓨。魏武侯之子。惠王九年(前361),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亦称梁。曾开凿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