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学校名。又称各省将弁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设立。遴选军中将弁和侍卫等入堂肄业;教授科目以军制、战法、击法为主,并随时就地实演战击诸法。八个月为一期,每期员额一百二十名,内有将领二十名,哨官长四十名,弁目六十名。入堂学习者除直隶省外,还有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将弁。冯国璋为督办,雷震春任总办,日本步兵少佐多贺宗之任总教习,工兵大尉井上一雄为副总教习。共办四期,毕业学员总计五百四十五人。

猜你喜欢

  • 孽牧草场

    明代牧马草场之一种。设于两畿、鲁、豫地区,供牧放种马之用。明中叶后由于豪强侵占和出佃收租,日益减少。

  • 新汉报

    报纸名。(1)清宣统三年八月(1911.10)在香港创刊。日报。卢博浪、李孟哲主笔,黄世仲总经理。“以开通民智,讨论政治为宗旨”,鼓吹民族主义。1912年,南北统一后停刊。(2)宣统三年九月一日(19

  • 奉辇大夫

    官名。即尚辇奉御。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尚辇奉御。

  • 附国

    古蜀郡外小国。《北史》、《隋书》皆谓:“即汉之西南夷。”其地约相当今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区以东。居民约二万余户,从事农业,种植小麦、青稞,垒石为碉房而居,以皮船渡河。隋大业四年(608),其王遣使入朝

  • 丽土之狄

    春秋时族名。丽或作骊。居晋国之东,与*草中之戎并称。

  • 吾学录

    书名。一作《吾学录初编》。清吴荣光编。二十四卷。成于道光十一年(1831)。吴氏以清官方有关典制记载,卷帙浩繁,索阅非易,乃取《大清会典》、《大清通礼》、《刑部律例》、《五部则例》、《学政全书》等,手

  • 洛阳桥

    又称万安桥。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跨越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竣工,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万安桥记》云:“酾水为四十七道(桥孔),梁空以行,其长三

  • 乞寒节

    源自康国,一说源自波斯。粟特俗以十二月为岁首,每年十一月歌舞乞寒,以水交泼为乐,谓之压阳气,常伴以苏幕遮戏。此风经由龟兹,传入高昌和内地。唐张说有苏摩遮诗咏其事:“寒气宜人最可怜,故将寒水散庭前。”北

  • 旗屯

    清代屯田之一种。即由八旗官兵屯种之土地。其制始于清开国之初。每佐领拨壮丁十名、牛四头,于关外旷土屯田,所获充饷。入关后其制仍行。嘉庆七年(1802)伊犁将军松筠请将锡伯营按名分给地亩、各令自耕自食之制

  • 治法

    指治理国家之法。与“治人”相对。《荀子·君道》:“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黄宗羲在其《明夷待访录·原法》中称:“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治天下不可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