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厅
清雍正五年(1727)置。治布隆吉(今甘肃安西县东),六年移治大湾(今安西县)。乾隆二十四年(1759)升为安西府。
清雍正五年(1727)置。治布隆吉(今甘肃安西县东),六年移治大湾(今安西县)。乾隆二十四年(1759)升为安西府。
①众官吏;众官署。《左传·桓公十三年》:“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新唐书·百官志一》:“诸司奏大事者,前期三日具状。”②官名。南宋国史实录院置,员一人,以内侍省官充任。
科举考试用语。乡试、礼部试皆名列第一,称双元。
北魏寺院中带有奴隶性之劳动者。来源于重罪犯及官奴,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
即“世职②”。
官名。西汉置,掌宫廷宰工之事,祭祀时供应食物及鼎俎等器用。隶太常(奉常)。东汉沿置,秩六百石。北魏亦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北齐置为太常寺太宰署长官,从九品。
唐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字天问。天宝中,尝为伊阙尉、集贤院待制,后至殿中侍御史,时称史侍御。书工八分、飞白,与韩择木、蔡有邻等皆以八分名家。遗迹有《大智禅师碑》、《庆唐观金
秦末人。楚汉战争中,任楚大司马。公元前206年,被英布诱降叛楚,与汉军合击项羽于垓下(今河南鹿邑东)。
苗语称构榔,似汉族旧时之歃血为盟,或今之公约。苗族古歌和汉文献中均有记述。其俗近代尚存。但名称各地不同:广西融水、贵州从江及湘、桂、黔边苗族地区谓之“载岩”;贵州凯里、雷山等地谓之“构榔”,也有称“构
官署名。简称浙西(道)廉访司。元代地方监察机构。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所辖十道监司之一。至元十四年(1277)于杭州置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监杭州、湖州、嘉兴、平江、常州、镇江等路。二十一年,迁平江路(治今
周代卿大夫子弟。士指嫡子,庶子指众子。常选备侍从,宿卫王宫。《周礼·天官·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