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郡
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分武陵郡置通宁郡,太建七年(575)改名。治沅陵县。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三年(607)改辰州复置。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县以西、以南的沅江流域和贵州清水江(沅江上游)下游一带。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辰州。
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分武陵郡置通宁郡,太建七年(575)改名。治沅陵县。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三年(607)改辰州复置。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县以西、以南的沅江流域和贵州清水江(沅江上游)下游一带。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辰州。
在今四川冕宁县南。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罗罗斯土官撒加伯攻建昌,蜀军败之于泸沽驿,即此。
1226—1284元洛阳(今属河南)人,字仲宽。中统初由聊城县丞升中书右司掾。至元八年(1271),官监察御史。迁西夏中兴等路新民安抚副使,兼本道巡行劝农副使,与安抚使独吉立三屯,计丁给地,安置移民万
书名。清欧阳利见辑。十四卷,卷首一卷。欧阳氏于光绪八年(1882)任浙江提督,中法战争中负责浙江海防,十年冬于镇海金鸡山击退法军进犯。是书收录当时廷寄谕旨,并选择其与左宗棠、彭玉麟、李鸿章、何璟、刘秉
即“华严经”。
官名。明初置,为太子东宫官。由勋旧大臣兼领,仅为虚职,不专掌辅导太子之事。洪武十五年(1382)以后不置。
书名。清林伯桐撰。四卷。分为士人冠仪及冠仪考证,笄仪及笄仪考证,婚仪及婚仪考证,丧仪及丧仪考证,祭仪及祭仪考证等。对士人家仪诸礼制,作了考核和说明。收入《脩本堂丛书》。
即“扩廓帖木儿”。
即“邦巽”。
?—1901清宗室。第九代庄亲王奕仁子。光绪五年(1879)袭庄亲王。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力主“招抚”义和团排外。清廷下诏对各国宣战后,与刚毅为统率京津义和团大臣,在庄王府中设坛,成为各地义和团
?—691唐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乐彦玮子。天授二年(691),以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数月,为酷吏诬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