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水
源出今山东济南市西南趵突泉,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春秋》桓公十八年(前694):“公会齐侯于泺”,即此。南宋初伪齐刘豫堰之东流为小清河源。后因通称小清河为泺水。明永乐以后,自堰以东屡淤屡浚。每遇淤断,泺水即在今济南市东北华不注山东麓北流入大清河(今黄河)。清光绪十八年(1892)又予疏通,仍为小清河源。
源出今山东济南市西南趵突泉,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春秋》桓公十八年(前694):“公会齐侯于泺”,即此。南宋初伪齐刘豫堰之东流为小清河源。后因通称小清河为泺水。明永乐以后,自堰以东屡淤屡浚。每遇淤断,泺水即在今济南市东北华不注山东麓北流入大清河(今黄河)。清光绪十八年(1892)又予疏通,仍为小清河源。
①一名封溪水,又曰开江,为西江支流。在今广东封开县入西江。《资治通鉴》: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楚军围封州(治今封开县东南)。南汉主刘䶮遣将“至贺江,沈铁絙于水”,大败楚军,即此。②
官名。(1)隋代兵部头司长官。从五品,炀帝改兵曹郎。唐定为兵部郎中。(2)兵部副长官。隋大业三年(607)始置,一人,正四品。唐增为二人,正四品下,与尚书分掌武官铨选、勋阶、考课之政。因尚书常由宰相兼
①春秋曹地。在今山东曹县东南。《春秋》隐公七年(前716):“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即此。②春秋卫都。在今河南滑县东。《左传》僖公二年(前658):“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即此。后翟人围卫,卫迁于帝丘
①记录之簿册。《后汉书·杨赐传》:“后帝徙南宫,阅录故事,得赐所上张角奏及前侍讲注籍,乃感悟。”李贤注:“所注之籍录。”亦指登记入册。②东晋、南朝户籍正文外之注文。东晋初,侨人户籍称白籍。土断后易为黄
703—759唐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人。略通书史。天宝六载(747),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别奏,以破吐蕃功迁右领军大将军。安禄山反,为南阳太守,寻为山南节度使,以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兵五万,屯兵拒
又名灶丁、煎丁、场丁等。历代盐之直接生产者,多受雇于灶户,或佃佣于灶户。
哈萨克汗。1598—1628年在位。1598年与布哈拉汗订立协议,获得对塔什干(今属乌兹别克斯坦)的暂时统治权。与柯尔克孜人和睦相处。但与别失八里(又作亦力八里等)统治者矛盾尖锐。在位期间锐意推行哈斯
1323—1374元罗山(今属河南)人,字世贤。至正十二年(1352),率地主武装镇压罗山农民军,任汝宁知府。十八年,驻兵凤翔,与察罕帖木儿等败大宋农民军李喜喜部。二十一年,击败明玉珍农民军。收降大宋
①天球分区名。古代按照春分前后初昏时天象,将周天分成四个区域,以四方命名,分别称为东宫、南宫、西宫、北宫,合称四宫。又名四官、四象、四兽、四灵、四陆等。四宫分二十八宿为四部,每部七宿:东宫:角、亢、氐
西汉元帝刘奭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北原上。竟宁元年(前33)五月二十四日(壬辰)元帝卒,七月十九日(丙戌)葬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