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施县
①战国魏置。治今陕西榆林市东南。秦汉时为上郡治所。东汉末废。汉初匈奴南下,与汉以朝那(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肤施为界。②隋大业三年(607)置,治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延河东,宋庆历时移治今延安市,隋唐为延安郡、延州治,金元为鄜延路、延安路治,明清为延安府治。1936年改名延安县。
①战国魏置。治今陕西榆林市东南。秦汉时为上郡治所。东汉末废。汉初匈奴南下,与汉以朝那(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肤施为界。②隋大业三年(607)置,治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延河东,宋庆历时移治今延安市,隋唐为延安郡、延州治,金元为鄜延路、延安路治,明清为延安府治。1936年改名延安县。
晋代碑式石墓志。西晋元康九年(299)刻。洛阳城西西晋墓群出土,志文记载死者身世。是颇具时代特征之西晋遗物,为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墓志。
见“东部敕勒”。
器名。具有优良性能的传统船帆。其特征为,在帆幕上平行横向安装竹条,以加强横向强度。竹条两端固定在从横桁向下悬吊的帆幕缘索上,构成一个升降自如的帆架结构。帆幕织物用绳索或竹篾编结在帆架周边和每根竹条上,
书名。元杨维桢撰。三十卷,附录一卷。维桢号东维子,此书为其初刊诗文集,凡文二十八卷,诗二卷,又以杂文六篇充之。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清沈氏鸣野山房抄本,有校勘记。
明末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回族。人称“马回回”。著名艺人,演技精湛,为明末金陵戏剧界两大派系之一华林部代表人物。
①即“邢”。②春秋小国。姬姓。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汾河南岸。晋灭之以赐赵夙。《左传》闵公元年(前661):晋侯“灭耿”,“赐赵夙耿”。战国赵献侯元年(前423)自此迁中牟。
唐、五代方镇名。宝应元年(762)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及奚族所逼,南保青州,遂并青密节度使、淄沂节度使为淄青平卢节度使,又称平卢淄青节度使,或单称淄青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治青州(今属山东),领青、
488—545一作皇偘。南朝梁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少好学,师事贺玚,尽通其学。曾任国子助教、员外散骑侍郎。治《三礼》、《论语》、《孝经》。为学略于名物制度,多以老、庄之旨发挥经义,表现出南朝经疏之
?—约221东汉凉州(今甘肃张家川)人。卢水胡。建安末,与族人伊健妓妾起兵于河西。魏黄初二年(221)被魏凉州刺史张既败于显美(今甘肃永昌)。
书名。清汪士铎著。三卷。原为作者手书日记《乙卯随笔》与《丙辰备遗录》两种。今人邓之诚将其中记事者加以校录、编次而成此书。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南京后,作者居城内九个月,后以日记体裁记咸丰癸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