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姚天福”。
1760—1839清山东德州人,字南石。乾隆进士。嘉庆初任军机章京,参与策划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嘉庆十六年(1811)以光禄寺少卿加四品卿衔兼军机大臣,参与镇压林清、李文成起义,为仁宗所重用,擢礼部尚
又作兀勒、斡罗、斡鲁。金女真部落姓氏。部人居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北及盖州(今辽宁盖州南)等地。入居中原后,改汉姓为石。
约1330—1363察合台汗国汗。世系不详。1360—1363年在位。即位时,察合台汗国已分裂为东西两部。在位期间,治理东察合台汗国,迅速强大。1360年、1361年两度率大军进入河中地区,使察合台汗
南诏官名。小府的主将称幕㧑,副称幕览。参见“演习”。
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魏书·太宗纪》:泰常七年(422),“太宗幸桥山,遣使者祠黄帝、唐尧庙”,即此。
原作治人官,避唐高宗讳改。唐代南诏地方政权基层官吏,统领千家以上人口。约相当于明时的土千户。
978—1038北宋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字孝先。咸平五年(1002)进士第一。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真宗制造天书时,有所规谏。仁宗即位,刘太后听政,拜为宰相,朝廷倚以为重。后因裁抑太后姻亲
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治今蒙山县(蒙城)。辖境相当今广西蒙山县地。属桂林府,弘治五年(1492)改属平乐府。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攻克此城,为起义后占领的第一个州城。1914年改名蒙山县。
西夏崇宗年号(1086—1089)。凡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