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箐
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渔泡江下游铁锁一带。明时为倮族聚居处。山河水隈,形势险要。明万历中为官军所占,置十余寨。
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渔泡江下游铁锁一带。明时为倮族聚居处。山河水隈,形势险要。明万历中为官军所占,置十余寨。
官名。明及清初各省按察司副长官。朱元璋吴元年(1367)始置。正四品。各省员额不等,视事烦简而定。与按察佥事分道巡察,凡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各专事置,并分员巡备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旧城内东北隅。西北有欧冶池,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之地。②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产铜、铁及磁石。相传西汉吴王濞铸钱于此,故名。
书名。明袁黄撰。二卷,八篇。作者曾任宝坻县令,亲教民种稻,颇有成效,万历十九年(1591)著成此书。分论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等。大都采自前人论著,个人发挥创见不多。收入《农政
?—689唐魏州观城(今河南清丰南)人,后避章怀太子讳改名景先。刘祥道子。袭爵广平郡公。永淳元年(682),累迁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武后临朝,代裴炎为侍中。为人方正。炎下狱,与凤阁侍郎胡元范为炎辨诬,
1536—1606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时祥,号桐冈。嘉靖进士。历官绛州知州、山西副使。后巡抚山东,上海防事宜,进选将、练兵、积粟三策。官至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年(1592)任经略,率师援朝抗倭。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分东、西二使,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改制改为正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义大夫。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分咸宁、蓝田、镇安三县地置。治孝义川(今柞水县北)。属西安府。嘉庆七年(1802)移治旧县关,即今陕西柞水县。1913年改为孝义县,次年改为柞水县。
?—1848清广西桂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后在紫荆山助冯云山宣传拜上帝。二十七年与冯云山同时被捕入桂平狱,次年初死于狱中。后追封嘏王。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香山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
清末民初政团。宣统三年十一月九日(1911.12.28)由张嘉璈、杨景斌等在上海发起,旋有中国共和研究会并入。以“谋中华民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体之完成”为宗旨。主张设立国民参事院,要求兵权、税权、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