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裁判权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特权之一。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英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该条约第十三款规定,凡中国人和英国侨民“交涉词讼”,英国侨民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中国法庭无权裁判,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次年在中美签订的《望厦条约》第二十一款中,此项规定更为明确、具体。以后,法、俄、日等国亦相继在中国取得这种特权。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特权之一。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英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该条约第十三款规定,凡中国人和英国侨民“交涉词讼”,英国侨民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中国法庭无权裁判,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次年在中美签订的《望厦条约》第二十一款中,此项规定更为明确、具体。以后,法、俄、日等国亦相继在中国取得这种特权。
见“担榜状元”。
官名。清代西藏地方官员之统称。唐古特原为藏族之一支,后用以通称西藏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定西藏官制,前后藏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选补。前藏有噶伦、仔琫、商卓特巴、业尔仓巴、朗子辖、协尔邦、
古代指担任炊事杂役的佣工。《汉书·兒宽传》:“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颜师古注:“都,凡众也。养,主给烹炊者也。贫无资用,故供诸弟子烹炊也。”
元乌思藏宣慰司所辖管民万户之一。实辖民户三千八百九十二。地在今西藏扎什伦布西南。有沙鲁寺,元代藏族学者布思端居此授徒,形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沙鲁派。
即金哀宗。金亡后,士大夫所加谥号。见《大金国志》及《金史·百官志序》。
诗体名。律诗之一种。由五言、七律铺排、延长而得。每首至少五韵十句,有多至百韵者,亦称长律。除首尾两联外,一律对仗,如隔联对仗,称为扇对。限用平韵,一韵到底。明徐师曾《文体明辨·排律诗》:“唐初五言排律
清末革命团体。光绪三十年(1904)春,华兴会领导人黄兴与两湖哥老会头目马福益在湖南成立。为华兴会联络会党的外围组织。仿日本将、佐、尉军事编制,由黄兴任大将兼会长,刘揆一任中将管理陆军事务,马福益任少
明与后金之著名战役。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军攻陷抚顺、清河(在今辽宁本溪)等地。明廷决定大举反击。次年,经略杨镐统兵八万八千余人,号称二十四万(一作四十七万),分四路合击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得侦
***战争中清靖逆将军奕山与英国代表义律订立的停战协定。清道光二十一年四月七日(1841.5.27)在广州订立。规定七天内缴广州“赎城费”六百万元,赔偿英国商馆损失三十万元,清军退出广州城六十里外,以换
邹、鲁(今山东西部)一带的文士。《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绅先生多能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