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道五节度

东道五节度

吐蕃统治河陇地区的军政建置。又称“东境五节度”或“东鄙五节度”,简称“东道节度”。掌管青海、甘州、河州、凉州及瓜州等五个节度区,并兼管松州道节度。主要驻地在河州(今甘肃临夏),有时在陇州(今陕西陇县)。节度驻所称“大节度衙”。设节度大使(或称东道节度、东道都元帅、东军相令公),佩刻有飞狮和藏文“大节度衙令”的印信,负责掌管军政事宜,统领各节度,传达吐蕃赞普政令,召开节度会议,权力甚大。吐蕃著名将领论莽热、尚绮心儿及尚结息等均曾任此职。据现有史料看,此职约始设于公元762年,首任为尚结息。迨公元849年论恐热杀死最后一位东道节度后,此职即因吐蕃内乱而废。

猜你喜欢

  • 敷答河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法坦河所。永乐七年(1409)四月,奴儿干鞑靼首领忽刺冬奴等65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所,与伏里其、乞勒尼2卫同时建立,据考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伏答河流域。

  • 贞安

    见“十二安”(8页)。

  • 李珣

    五代时文学家、医学家。字德润。祖籍波斯(今伊朗)。唐末其先人经商入蜀,定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善诗词,著有《琼瑶集》,己佚。《全唐诗》收录其诗54首。《花间集》收录37首。《全五代词》收录3首。其诗

  • 弘始

    后秦高祖文恒帝姚兴年号。399—416年,凡18年。

  • 帖哥

    见“铁哥”(1876页)。

  • ①古代夏族及以后的汉族对周边各民族的泛称。又常在前加数字“四”,称“四夷”,即东、南、西、北四方的夷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夷蛮戎狄配四方后,遂有了以泛指一方族称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来释“四夷”。“

  • 和廷彪

    1681—1910清代纳西族爱国将领和诗人。字虎臣。云南丽江白华人。总兵※和耀曾之子。出身将门,性刚强,富正义感,好读诗文。光绪十一年(1885),以北京大兴籍贡生科试中举。历任浙江长林盐道使,广东清

  • 罗桑贝丹意希

    1738—1780即六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襄地扎西孜(今西藏南木林境内)。幼时喜玩法器,痛恶烟酒,手持书卷,被七世达赖认定为前辈班禅之转世灵童。清乾隆六年(1741),被

  • 李光先

    ?—1593明朝东府第七代土司。青海民和(一说西宁)人,土族。※李南哥七世孙,李崇文子。明嘉靖四十年(1561),袭指挥使职。万历十一年(1583)中武进士,升锦衣卫正堂。次年任南镇抚司佥事。十九年(

  • 肃慎县

    渤海王国置。因其地有古肃慎城故名。为上京龙泉府龙州属县,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西南、镜泊湖北湖头。辽灭渤海后废,将其民大部分迁至今吉林省农安县境,与长平、富利、佐慕等县民合置一县,称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