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满洲

八旗满洲

清代八旗组织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俗称满洲八旗。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根据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将满族社会原有的牛录组织加以改组扩大,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黄、红、蓝、白四旗。四十三年(1615),最后编成以八旗为名称的长期正式组织,即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正白、镶白八旗,亦即后来的八旗满洲。八旗初创时有满洲牛录(汉译佐领)308个,清军入关以后,康熙时有较大发展,满洲佐领达669个。此后略有增加,嘉庆时有满洲佐领681个(一说675个),清末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上。在八旗组织中,八旗满洲的地位较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为高。见“八旗制度”(29页)。

猜你喜欢

  • 固伦纯禧公主

    1671—1741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圣祖弟恭亲王常宁女,圣祖抚为长女。初封和硕纯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月,下嫁蒙古科尔沁台吉班第。班第任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三十一年(1692)

  • 德和洋行

    解放前新疆乌兹别克族商行名。1881年塔什干乌兹别克人美尔沙里巴依和拉合满巴依创设,位于塔城。主要经营棉花、皮毛等土特产的出口,并输入俄货。不久,美尔沙里巴依移居乌鲁木齐。因招收通晓汉语的哈孜巴依为领

  • 乌屯河卫

    见“五屯河卫”(265页)、“兀同河卫”(110页)。

  • 上六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街子工、草滩坝工、查加工、苏只工、别列工、查汉大寺工。指清雍正八年(1730)后,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期间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部撒拉族地区。“工”,突厥语音译,指

  • 屯番

    亦作“番屯”。清代在台湾内山“生番”居地边界设置的一种捍卫地方治安组织。乾隆五十三年(1788),大将军福康安平定林爽文起义后,认为台湾内山边界险要甚多,为防止汉人入山滋事及“生番”外出,奏请以“熟番

  • 聂古伯

    见“捏古伯”(1854页)。

  • 苏布图

    1624—164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贤懿贝子尚建长子。初封辅国公。顺治二年(1645),随贝勒勒克德浑驻防江宁,十二月,移师征湖广。三年初,至武昌,破义军一只虎,受赏,

  • 李光弼

    708—764唐朝大将。契丹族。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人。契丹首领。唐蓟郡公楷洛之子。沉毅有大略,善骑射,武后时入朝,历任左卫亲府左郎将、安北都护,以破吐蕃、吐谷浑功,进云麾将军,累迁朔方节度副使。

  • 胡沙虎

    见“纥石烈执中”(945页)。

  • 俄洛族

    见“果洛克族”(14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