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凿齿

凿齿

古代东夷和百越诸族的一种习俗。亦作拔齿、打牙。迄今发现最早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江苏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人推断此俗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儿童进入成年的一种标志。据文献和有关社会历史调查报告载,此俗一直延袭至近现代,且多与婚姻有关。《太平寰宇记》载:俚人,“女既嫁,便缺去前一齿”;《贵州通志》云:一些仡佬族地区,妇女将嫁,“必先折二齿”;《番社图考》也说,清代一些高山族地区男女成婚时,“各折二齿以相遗”。也有拔齿作装饰的,如《博物志》:“僚妇生子既长,皆拔去上齿各一,以为身饰”。《明史》也说(台湾)鸡笼山诸番社“女子年十五断去唇两傍二齿以为饰”。在日本、越南、印尼等地也有此俗,其出现较我国晚后。

猜你喜欢

  • 阿鲁斡

    见“阿鲁盌”(1218页)。

  • 剌儿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拉拉卫,并将刺山卫作拉拉山卫。

  • 完颜宗敏

    ?—1150金宗室、大臣。本名阿鲁补。女真族。完颜氏。太祖阿骨打第十二子。天眷元年(1138),封邢王。皇统三年(1143),为东京(今辽阳市)留守,拜左副元帅,兼会宁(今阿城县南白城)牧。进拜都元帅

  • 色勒库尔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原系希布察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四十三年(1778),首领楚玛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西南亮噶尔卡伦外游牧,通英吉沙尔城(

  • 瑠璃明王

    即“瑙璃王”(2419页)。

  • 后唐末帝

    见“李从珂”(1026页)。

  • 赤德松赞兴佛盟书

    又作桑耶寺兴佛盟书。赤德松赞执政之时(798—815年),在今拉萨河下游建噶琼多吉英寺之后,决心在吐蕃永世弘扬佛教。为此召集王妃、小邦王子、宰相钵阐布及各级文武大臣共同盟誓兴佛。所立盟文以金字写在磁青

  • 大同府

    见“西京”(690页)

  • 駃騠

    匈奴名马。《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駃騠,骏马也,生七日而超其母。”

  • 渐将王

    匈奴官名。分左右。是单于重要辅臣,为※“六角”之一。位在左右温禺鞮王之下,多由单于子弟充任,依次第也可承袭单于位。晋代作渐尚王,为十六王之一,位在左右於陆王之下,左右朔方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