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勒系腰婚

勒系腰婚

旧时裕固族婚俗。流行于甘肃省肃南县康乐等地区。裕固族男女都有一条宽约30厘米,长约4米的绸腰带,俗称系腰。其婚姻形式的特点为男女交换腰带,并系在各自的腰上,故名。姑娘长到15或17岁时,家长作主为其戴头面的同时举行勒系腰仪式。根据传统习俗,姑娘的腰带必须勒系在其姑姑或舅舅未婚或已婚儿子(不管年龄大小)的腰上,同时将男方的腰带也系在姑娘腰上。仪式开始,一人高喊:“某某家姑娘的系腰勒(系)给某某家了”以示让人知晓。此时,在座的客人便向姑娘的父母表示祝贺。由请来勒系腰的妇女领姑娘到新立的帐房内坐下。此后,姑娘便可同男子自由交往、同居,所生子女必须姓勒系腰家的姓。若其他男子想娶走姑娘,须用一头牛或一匹马,向被勒系腰的男子赎回姑娘的腰带方可。这是一种较原始的姑舅表婚的婚姻形式,今已废。

猜你喜欢

  • 北魏成皇帝

    见“拓跋毛”(1355页)。

  • 眩人

    汉代对幻术家(魔术师)的称谓。又作善眩人、幻人。吐火、吞刀、自缚自解、屠人、截马之术无一不能。多流行于西域条支、犁轩等地。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安息曾“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

  • 岑鐩

    明天顺至成化时广西土官。壮族。岑氏家族世为土官,其父岑瑛官至都指挥同知,授参政。天顺三年(1459)被封思恩州知府。成化元年(1465),因与其父岑瑛协助朝廷绥靖地方累有军功,受明宪宗遣使赍敕奖谕。十

  • 阿沙赤

    见“阿沙”(1192页)。

  • 女像石座

    西夏石雕。共四件,出土时排成一行。红砂石质。近似正方体。一长63,宽59.8,高57厘米。顶面正中有一卯孔。圆雕女性人像,其形象除胸前无兜肚,双乳下垂,半握双拳支撑于膝,手腕足胫各饰双环外,其余与男像

  •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日伪政权。亦称“蒙古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9月1日,由伪※“蒙疆联合委员会”改组而成,简称蒙疆政府。设在张家口。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任主席,于品卿、夏恭任副主席。下设参议府、政务院、蒙古军总司令

  • 清太祖

    即“努尔哈赤”(1262页)。

  • 青海筹边学校

    学校名。1927年创置。校址位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其前身是“青海蒙古半日学堂”见(1283页)。

  • 三达克多尔济

    ?—176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亲王丹津多尔济第三子。初授一等台吉。乾隆三年(1738),父卒,兄子桑斋多尔济袭郡王爵,年幼,召居京师,由其代理旗务,

  • 慕容俨

    东魏、北齐将领。字恃德。清都成安(今河北境)人。鲜卑慕容氏。※慕容廆后裔,魏南顿太守慕容叱头之子。不喜读书,颇习兵法,工骑射。北魏正光(520—525)中,以左厢军主随河间王元琛救寿春,累建战功。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