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朝官
契丹王朝官署类称。《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北面朝官指掌管契丹军民事务的中央各官属,包括※契丹北枢密院、※北宰相府、※北大王院、※宣徽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等。
契丹王朝官署类称。《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北面朝官指掌管契丹军民事务的中央各官属,包括※契丹北枢密院、※北宰相府、※北大王院、※宣徽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等。
清官署名。为中枢机关内阁设立的机构。主要职掌蒙、回、藏等文字的释译。设侍读学士2人、侍读2人、中书16人、帖写中书16人,均由蒙古族充任。凡颁发诰敕、敕赐碑文、匾额、武英殿蒙文书签及各体印文等,皆由其
?—786唐朝将领。突厥后裔。朔州刺史道生子。初隶父军,任节度先锋。安史之乱时,率所部结义营从李光弼平乱,因功迁太子詹事,封南阳郡王,为两都游弈使。克长安后,率兵清官,进剿余寇,身受数创,肃宗亲为之敷
清末云南片马地区抗英首领。云南泸水县人。傈僳族。20世纪初年始,为管理片马各寨的傈僳族头人。清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三日,英国殖民主义者派郝滋上校率领2千侵略军以武力强占中国片马。为收复失地,他迅
清咸同年间(1851—1874),回民起义军攻占云南宁蒗县东升厂(白牛厂),附近土司、头人和富商纷纷逃避,四川朵鲁汉族贫民孔昭银率领起义群众进入永宁,库足普米百姓熊松鲁起而响应,领导各地群众向南进军,
见“车凌”(277页)。
见“处和部”(588页)。
明代壮族知名学者。字廷仪。广西宜山人。自幼笃学,博识书传。嘉靖十一年(1532),举进士,历官云南按察司佥事。后称疾辞官返故里,闭门著述,其代表作有《月山丛谈》、《越峤书》等。
见“阿里万户”(1223页)。
见“雀喀扎法里”(2041页)。
清代西北蒙古驿道。康熙五十八年(1719)春,从杀虎口至鄂勒斋图郭勒设35台,秋从鄂勒斋图郭勒到察罕叟尔新设12台。共47台。调17000余蒙古丁员到阿尔泰军台服役。47台是:一、杀虎口,二、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