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匈奴

南匈奴

东汉时对南下附汉之匈奴人的称呼。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蒲奴单于立,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乌珠留若鞮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遣使献匈奴地图,求内附。事觉,遂聚南边八部众于二十四年自立为䤈落尸逐鞮单于(袭祖父号,亦称呼韩邪单于),遣使赴汉,奉藩称臣,自是,匈奴分裂为南北,该部被称为南匈奴。二十六年,在距五原(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西部塞80里处建庭,后入居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继徙西河美稷(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汉置“使匈奴中郎将”护卫之,岁供给一亿九十余万。南单于列置诸部王驻屯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助汉戍边。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乘北匈奴众叛衰耗之机,与丁零、鲜卑、西域从四方攻之,迫之远引而去。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与汉将窦宪合兵3万,大败北单于于稽落山(今蒙古国西北部之额布根山),追至私渠比鞮海(今蒙古国乌布苏泊),北匈奴81部20余万人归降。后与北匈奴之战不断,安帝元初五年(118),迫北单于归降,徙颍川郡,不知所终。南单于所部句龙王吾斯、且渠伯德等亦曾先后举兵反汉,均被平定。东汉末,卷入中原群雄混战,於扶罗单于先附袁绍讨董卓,后依袁术战曹操于匡亭,并护汉献帝东归,拒击李傕等追兵。建安七年(202),呼厨泉单于亦从袁尚攻平阳,为曹军所败,降。二十一年,呼厨泉朝魏,被留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部众被分为5部,分居于太原兹氏、祁县、蒲子、新兴、大陵,立贵族为帅,以汉人为司马监督之。两晋十六国时期,其分支※屠各胡、※卢水胡、※铁弗匈奴先后建立“汉一※前赵” (304—329)、※“北凉”(397—460)、※“”(407—431)诸国。这些政权灭亡后,余众逐渐与当地各族相融合。

猜你喜欢

  • 仲家

    布依族旧称。相传奉调而来,因身穿重甲,与“仲家”谐音,故名。实为黔地上著民族。详见“布依族”(466页)。

  • 横相乙儿

    元代地名。在今新疆青河县南。1248年,蒙古大汗贵由(定宗)西巡至此,病卒。

  • 石勒

    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创建者。319—333年在位。字世龙,初名㔨,小字匐勒。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祖耶奕于,父周曷朱,皆为部落小帅。雄武善骑射,自幼常代父执

  • 尼阿英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孟连县公良等地佤族村寨的母系氏族(家族)分支残余组织。村寨中的每个家庭分别属于不同的“尼阿英”,有公有的土地称“坤马”,头人称“奴木尼阿”,由妇女世袭担任。至解放时原始母系氏族(家

  • 灵峰县

    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汤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今有人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西北之额穆。辽灭渤海后,其民似先被迁居今辽宁辽阳市西北,辽圣宗统和三年(985,一作四年),再迁至辽西,置灵山县

  • 智足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写勒”,中书六大之一。位在第一。

  • 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系阿拉伯文音译,原意为“顺从”,指顺从该教唯一的神“安拉”(中国穆斯林亦称“真主”)的旨意。在中国又引申为“和平”、“安宁”之意。中国旧称“大食法”、“天方教”、“清真教”

  • 义渠道

    古地名。秦置,以管理归附的义渠人。汉因之。属北地郡,在今庆阳县西南。王莽改称义沟。东汉时废。

  • 萨大文

    清代诗人。字燕坡。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回族。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后入京应试不第。归里攻读、以教书为业。博学能文,从学者颇多。咸丰、同治间诸多名人多出其门下。工诗,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对官

  • 马马崖壁画

    布依族地区古代崖壁画。为※“花江崖壁画”画群中的代表作。位于关岭县境花江河北岸普利下瓜寨附近。当地群众早就发现,但未报道,花江中学教师蒋永康1978年首次报道。发现有两幅画面,其中一幅有十多个图像,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