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台湾抚垦总局

台湾抚垦总局

清光绪朝在台湾设置的负责抚垦事务机构。光绪十二年(1886),台湾巡抚刘铭传为加速台湾的开发与建设及进一步招抚居于内山的高山族,促进其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加强台湾海防而奏请设置。由巡抚兼任总局大臣,以在籍太仆寺正卿林维源为帮办,驻大嵙崁,隶巡抚,总理全台抚垦事务。划分全台“番地”为三路:自埔里社以北至宜兰为北路;自埔里社以南至恒春为南路;自埔里社以东至台东一带为东路。于各地设抚垦局或分局,均隶总局。各抚垦局内设委员、幕宾、司事、通事、局勇、医生、教读(以教“番人”读书)、教耕(以教“番人”耕田)等。又在抚垦局下设置“番市司事”,管理高山族和汉族的民间贸易。

猜你喜欢

  • 宇文赞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字乾依。周武帝※宇文邕子。初封汉国公。建德三年(574),进爵为王,仍任柱国。大象二年(580),隋国公杨坚辅政,欲顺物情,乃进赞位上柱国,拜

  • 武都镇

    古镇名。北魏初期所置军事重镇,以镇抚氐、羌等族。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白龙江北岸。太平真君九年(448),改为白石县。

  • 锦山驸马府

    内蒙古驸马府邸。喀喇沁右旗第三代郡王噶勒藏为迎取清圣祖玄烨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修建。位于喀喇沁旗锦山镇西约3华里处,故名。为宫廷式豪华建筑,府门前左、中、右三通红色影壁,影壁

  • 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之碑

    碑铭。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高宗弘历为纪念平定大小和卓木而撰。铭文以满、汉、维3种文字镌刻。记叙布拉呢敦和霍集占在伊西洱库尔淖尔被击败及逃奔巴达克山经过。原碑立于淖尔东北岸,光绪十七年(1891

  • 高昌乐

    古代乐名。以源于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而得名。后传入中原,在南北朝和隋代,该乐依附于龟兹乐。唐代被正式列为十部乐之一。主要乐器有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箫、横笛、筚篥、琵琶、五弦琵琶、铜角、箜

  • 十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睑,又作��、赕、睒。《新唐书·南诏传》:“夷语睑若州”,十睑即十州。其名曰:云南睑、白崖睑(又称勃弄睑)、品澹睑、邆川睑、蒙舍睑、大釐睑(又称史睑

  • 窝泥王

    参见“高罗衣起义”(1919页)。

  • 赛典赤·忽辛

    ?—1310元朝大臣。回回人。云南行省平章※赛典赤·赡思丁第三子。至元(1264—1274)初,以世臣子充宿卫,获忽必烈赏识。十四年(1277),任兵部郎中。次年,出为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后历任云南诸

  • 李金全

    五代后唐大臣。先世为吐谷浑人。原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小竖,后收为养子。骁勇善骑射,常从明宗征伐,天成(926—930)中,授泾州(治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彰义军节度使。在镇数年,为人贪暴,日以聚敛为务。长兴

  • 额敏河之战

    17世纪中期和硕特部内部的一次战役。清顺治十七年(1660),鄂齐尔图汗以弟阿巴赖与己有隙,支持准噶尔部车臣等反对其所支持的僧格,双方结怨,以兵3万挺进爱古斯河(前苏联境内阿亚古斯河),进攻阿巴赖。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