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史集

史集

书名。波斯文称Jami‘ al——Tawarikh,又译《集史》。波斯哈马丹人,伊儿汗国宰相拉施特(Rashid al—Din Fadl Allah)奉旨主编。分3部,第一部蒙古史,3卷;第二部世界史,4卷;第三部世界地志。成书于回历710年(1310—1311)。传世抄本10余种,仅有第一,第二两部及附篇《五民族世系谱》。蒙古史第一卷分上下册,上册为突厥蒙古部族志,下册为成吉思汗先世及成吉思汗纪。第二卷为元太宗窝阔台至成宗铁木耳诸帝纪,及术赤、察合台、拖雷诸汗传;第三卷为旭烈兀至合赞诸汗时期伊儿汗国史。世界史各卷分别记述欧亚各国及诸民族史。蒙古史诸卷因利用伊儿汗廷秘藏《金册》和档案,访求来自蒙古本土、熟谙蒙古故实诸蒙古高官、耆宿、学者等人口述资料,又博引波斯文、阿拉伯文史籍有关蒙古的记载,而所据第一手材料今已大部分散失,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为史家所一致推重。中外学者多认为此书成吉思汗纪与《皇元圣武亲征录》、《元史·太祖纪》出于同一史源,可与《元朝秘史》互相参证。19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先后整理出版了此书大部分原文和译文。清末,洪钧曾据贝勒津俄译本将其部分内容节译为汉文,收入《元史译文证补》。1946—1960前苏联先后出版了此书蒙古史全部的新俄译本,余大钧、周建奇已据以译为汉文。

猜你喜欢

  • 婆娑府路

    金、元地方政区名。婆娑,一作婆速,清文献作博索,皆音近唐地名“泊汋”,疑因近泊汋城而得名。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20华里之九连城村古城(一作蒲石河口附近)。金初置统军司于此,天德二年(1150)改置总

  • 汛塘制

    清代改土归流后实行的一种具有军屯性质的兵戍制度。在云南全省分设汛、塘、关、哨、卡于险要山区,招募士兵戍守,驻防垦荒。仅在丽江县即设有18汛、71塘、25哨;中甸、维西两厅共设8汛、66塘。汛塘驻兵多半

  • 松噶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又称阿松。藏族。后藏人。※颇罗鼐祖父。因其兄达吉随青海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击败藏巴汗有功,以荫被委任为香地方南木林官员。抵制后藏谋反者,旋任白郎县官员。顺治(1644—1661)年间平定

  • 乌野

    即“纳合椿年”(1272页)。

  • 蒙古实物租

    清代蒙古阿拉特(平民)向封建领主缴纳的一种赋税。在蒙古地区,封建领主对其领地的牧场和牧地享有支配权,除优先占有水草丰饶的最好牧场,供自己饲养放牧外,将其余牧场分给所属阿拉特使用,阿拉特须按规定向领主缴

  • 虎必来

    见“忽必来”(1486页)。

  • 拓跋那

    ?—451北魏宗室。又称阿斗埿、阿叔尼、元大汗。鲜卑拓跋氏。高凉王拓跋孤玄孙,拓跋礼子。袭父爵为高凉王,拜中都大官。骁猛善攻战。太平真君六年(445),以征西大将军讨吐谷浑慕利延于阴平白兰。后与永昌王

  • 余覩姑

    见“耶律余覩”(1313页)。

  • 保定

    ①北周高祖武帝宇文邕年号。561—565年,凡5年。 ②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正明年号。1082—?。

  • 莫那娄氏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部鲜卑部落名。亦作末那娄、莫耐娄,或误作“莫多娄”。西晋元康七年(拓跋禄官四年,297),该部大人倍斤率部入居辽东,并投拓跋氏。后随北魏徙居代郡(在今河北蔚县西南至山西大同一带)。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