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咄于

咄于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吐于、李吐于、吐干、李吐干。出自大贺氏族。前首领※郁于(李郁于)弟。开元十一年(723,一说十二年),兄卒袭爵,任松漠都督府都督,左金吾卫员外大将军兼静析军经略大使,沿封松漠郡王,并承继兄妻、唐燕郡公主(余姚县主慕容嘉宾之女)为妻。在任期间,与唐王朝往来甚密,一年内数次向唐献马及方物,受唐厚赐彩绢等。十三年(725)正月,遣使至唐贺正旦,受唐封中郎将,赐紫袍、银钿带。是年,因与部落联盟军事首领、静析军副使可突于(一作可突干)不协,为所逼,偕燕郡公主奔唐,改封辽阳郡王,留唐作宿卫,其弟邵固在契丹继为新首领。

猜你喜欢

  • 府江右江诸僮列传

    广西壮族农民起义记略。1篇。明瞿九思(字睿夫,湖北黄梅人,汉族)撰。府江,指从桂林到平乐的一段漓江水域;右江,非今左、右江的右江,而是指红水河—黔江水域,皆壮族聚居区(有的地区分布有瑶族),故曰“诸僮

  • 峒僚

    唐宋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泛称。一作洞僚,亦称峒民、俚僚、乌武僚、西原蛮、黄峒蛮、侬峒蛮。以其居地多溪峒而得名。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山区。首领称“峒主”,或“峒首”、“峒官”,居民称“峒民”,或“峒丁”。以

  • 白马氐

    氐族的一支。一说以白马水(今甘肃文县一带)而得名。与羌等杂居。又称武都氐、白马、白氐、故氐。秦汉时活动于西汉水流域,即今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主要从事农业,产名马、牛、羊、漆、蜂蜜等。其首领自称氐王,

  • 新城

    古地名。高句骊据有辽东地区后筑。为高丽国西境最重要军镇。故址今一般认为即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山城,但旧说纷纭:或说在今辽宁新宾县城北;一说在该省开原或新民县境;明代更有人指在今大连市金州区。乾封二年(

  • 大清池

    见“阗池”(2386页)。

  • 李鸿基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张秀眉”(1180页),“咸同起义”(1617页)。

  • 集宁县

    见“集宁路”(2250页)。

  • 三朝辽事实录

    书名。明王在晋(字明初,今江苏太仓人)撰。17卷。天启二年(1622)三月,作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后坐罪归籍,于崇祯十一年(1638)撰成此书。记事起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

  • 渐尚王

    匈奴官名。见“渐将王”(2118页)。

  • 添元

    明代瓦剌领主也先年号。1453—1454年,凡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