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尔扈特蒙古东返

土尔扈特蒙古东返

民族迁徙事件。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1771、1、5),居住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土尔扈特部人民,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侵略与压迫,在渥巴锡汗率领下东归祖国。随从东徙者有33361户,168000余人。自原驻地阿斯特拉罕(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起行,冲破沙皇俄国围追堵截,于乌拉尔高原南部渡乌拉尔河、恩巴河、伊尔吉兹河、图尔盖河、帖萨克河,折而南向,经巴尔喀什湖西南戈壁进入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历尽艰难险阻,于三十六年(1771)五月二十六日,到达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与前往迎接的清军侍卫普济保等相遇。六月末,全部到达伊犁沙喇伯勒(今伊塞克湖北)界,行程万余里,历时八阅月。损失人户数达半数以上。仅存15793户,66000余人。清朝政府令伊犁将军伊勒图、参赞大臣舒赫德悉心抚谕安置。并从内地及新疆各地调集牛羊马驼20余万只、茶2万余封、仓粮4.1万余石、羊裘5.1万余件、布6.1万余疋、棉花5.9万余斤、毡房400余帐、白银20万两救助。渥巴锡率台吉等数十人至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帝,受到隆重接待。渥巴锡被封为卓里克图汗,余大小首领分别授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有差。置其众驻牧于伊犁、喀喇沙尔、科布多等地,各置盟旗设札萨克:曰乌讷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盟、青色特启勒图新土尔扈特盟、和硕特巴启色特启勒图盟。在渥巴锡等返归后次年春,原居伏尔加河北岸部分土尔扈特人,渥巴锡叔父年达克,策伯克多尔济叔父阿萨尔虎等也接踵回归。清朝政府按其亲属关系也进行妥善安置,使骨肉团聚。

猜你喜欢

  • 脱脱哈

    ?—1320元朝大臣。又译脱忒哈、秃秃合、秃忒哈、秃土哈。蒙古阿儿剌氏。广平王※玉昔帖木儿第三子。袭广平王爵。延祐六年(1319),由御史中丞进御史大夫。七年正月,仁宗卒,奉皇太后答己旨,与中书右丞相

  • 高明清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高泰明第四子。受封为定远将军。初被父派往统矢府(今姚安)镇守。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前后,滇东三37部不断起兵反抗高氏和段氏统治,父率兵讨平之,遂被派

  • 明王

    辽封爵。天禄(947—951)初,耶律安端受封。安端,太祖弟,字猥隐。神册三年(918),为惕隐,天显四年(929),为北院夷离堇。曾征渤海,平叛。太宗即位,有定策功。后与兄剌葛谋乱,妻粘睦姑告变,太

  • 万人冢

    见“大唐天宝战士冢”(101页)。

  • 下爱茶峒长官司

    土司名。明宣德三年(1428)置。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清废。今有苗、土家等民族居其境内,相传苗族是从湖南或贵州迁至此地居住。

  • 温犊须

    汉代匈奴部落名。南北匈奴分裂后,隶属于北庭。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北匈奴为汉将窦宪大败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私渠比鞮海(今蒙古国乌布苏泊),遂与日逐、温吾等81部、20余万人降汉。

  • 绲戎

    古族名。又作昆戎、昆夷、犬夷、犬戎、畎戎等。商至西周,为※西戎之大族,春秋战国时为※西戎八国之一。原居秦晋,后迁居陇山西,与周族为邻。周“文王事昆夷”(《孟子》),双方时战时和。周穆王出兵征伐,关系破

  • 阿拉布坦

    ?—1703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称丹津阿喇布坦、都噶尔阿喇布坦。绰罗斯氏。※巴图尔珲台吉弟墨尔根岱青曾孙。初游牧于科布多等地,为噶尔丹倚任。噶尔丹在乌兰布通、昭莫多为清军战败后,见噶尔丹势孤,与

  • 彭宗国

    清代湖南南渭州土官。字柱臣。土家族。承袭南渭州(治今湖南永顺县西南)土知州。以随父彭凌高率土兵助清军剿吴三桂之乱,克辰龙关有功,永顺宣慰使任命其为凯旗旗长,并总理州事。雍正五年(1727),纳土辞官,

  • 匹黎

    见“匹黎尔”(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