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拱北清真寺

大拱北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寺址在甘肃省临夏市西北。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在大拱北门宦教派的创始人祁静一(1656—1719)的墓园基础上,逐步扩大建成。民国初曾遭兵燹,古物古画被毁,后逐渐恢复。占地80余亩。整个建筑,采用四合院以及关内的起脊式结构组成。主要建筑有:拱北(陵墓)、礼拜殿、望月楼、讲经堂、宿舍、阿訇及海里凡(学生)住宅及后园等。大拱北(祁静一墓园)为三重八角形,内部用露明梁枋作花饰。附属的小拱北(祁静一弟子们的墓园),有7—8座之多,规模之宏大,居临夏之冠。其墓庐院落,皆中国古典园林式建筑,楼台水榭,亭阁廊宇,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院内砖雕木刻,比比皆是,刻镂精巧,古朴典雅,为临夏回族砖雕艺术之典型代表。其进门之照壁,中心用大菱形图案,甚为独特,乃临夏著名砖雕工艺家之杰作。1918年遭兵火后,其大部分辟为公园,即今红园。为河州名胜之一。

猜你喜欢

  • 尉拨

    北魏将领。代人。原为尉迟氏,后改今姓。初为太学生,后因从兖州刺史罗忸征战有功,获介休男爵。继受命进攻吐谷浑,获其众1000余落,抚其众300余落,以功晋为子爵。寻迁晋昌镇将。以绥怀边民有方,颇著劳绩,

  • 皇父摄政王

    清顺治时摄政王多尔衮的封号。皇室迁入燕京后,顺治元年(1644)十月,世祖福临封摄政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通称为“皇叔父摄政王”。五年(1648)十一月,举行郊、庙典礼时,又加封为“皇父摄政王”。

  • 吐峪沟石窟

    位于今新疆鄯善县西50余公里处,傍火焰山,距高昌故城15公里。开凿在吐峪沟东岸半山中。石窟分东南、西北两区。东南区有4窟,西北区有21窟。在沟西岸还有石窟和以土坯砌成的土窟16处。多有汉文题记。最早当

  • 乌由浑

    即“乌由罕”(332页)。

  • 借地养民

    清廷允许开放蒙地以消纳内地过剩农业人口的权宜措施。清廷原禁止汉族农民进入蒙古地区开垦土地,后因内地灾荒,大批贫困农民流入蒙古地区寻求生计,乃稽弛禁令,允许暂留,从事耕地,谓之为“借地养民”。《皇朝续文

  • 吉勒塔布

    ?—1697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李佳氏。初任侍卫兼前锋参领。康熙十一年(1672),擢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十三年,耿精忠叛,受命率军赴援浙江,听将军拉哈达调遣。后随宁海将军傅喇塔进师台州,初战获胜。

  • 安国寺等收支帐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18号卷子。此号分两纸帐单,上部藏文11行,下部另纸2行。系敦煌安国寺财务收支帐据,收支来自寺院之水磨、油坊、庆典助缘及购田费等。内载:“猴年孟夏四月十四

  • 越赕骏

    古代越赕(今滇西腾冲一带)所产的马名。或作越赕骢。体型小巧,颈长尾高,速度快,耐力好,善于爬坡,适应陡险,路滑的山间道路。南诏国曾以此为助,大败唐军。越赕马与※赤藤杖和※铎鞘一起被列为“南诏三宝”。

  • 刘和

    ?—310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国君。字玄泰。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汉国创建者※刘渊子。永凤元年(308),刘渊称帝后,封大将军、大司马、梁王。河瑞二年(310),立为皇太子。同年,父死,嗣位,

  • 正瑶

    见“坳瑶”(1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