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文字

契丹文字

辽代契丹族创制的文字。有大字、小字两种。辽太祖神册五年(920),创契丹大字。其后,太祖弟耶律迭剌为更适合契丹语单词多音节和用粘着词尾表示语法关系的语言特点,又创拼音式契丹小字。两种文字的字形结构均仿汉字。辽代和西辽及金朝前半期两种文字均通用。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罢契丹字。元末明初,逐渐成为无人可认的死文字。辽代,契丹文著述甚多,并译汉籍多种,今俱失传。现存资料主要是本世纪出土或发现的金石等文物。有两种类型,均竖行写,自右向左移行。一种以辽太祖陵纪功碑残石和《萧孝忠墓志》为代表,每个字都逐个分开写,笔划较简。另一种以辽庆陵出土《道宗哀册》和《宣懿皇后哀册》等帝后哀册为代表,是拼音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单词,分别由1至7个不等的原字拼成,两个原字以上的合成字的原字排列顺序一般为先左后右,二二下推,倘原字数为单数,则末一原字居下边中间。原字都是音节,但有时呈音素状态。拼音时有重合元音现象。一般学者认为,前者为契丹大字,后者为契丹小字。对大字的解读进展不大。对小字的解读近年获较大进展。主要著述有《契丹小字研究》。

猜你喜欢

  • 格坚皇帝

    见“硕德八剌”(2029页)。

  • 黑水羌

    ※西羌的一支。因居于黑水而得名。水出羌中。西南迳黑水域(甘肃文县西北、舟曲西南)西,又西南入白水(今白水江)。地当今九寨沟及其附近地区。东南与※白水羌、紫羌相邻。东汉改广汉北部都尉为阴平郡,以统其部。

  • 兀者野人吉烈迷等处诸军万户府

    即“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1047页)。

  • 天马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解苏国数瞒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杜尚别城南)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洛那、束离2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过山瑶

    部分瑶族的称谓。过去一些瑶族长期从事刀耕火种,因地力耗尽,便过山迁徙,故名。解放前居住在广西大瑶山的※盘瑶和※山子瑶就以此名统称。

  • 常钧

    ? —1789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字和亭、可园。雍正四年(1726),由翻译举人授中书,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仓场侍郎授河南巡抚,历江西、甘肃、湖北、云南巡抚。三十一年(1766),任湖南巡抚

  • 哈剌嗔

    明代东蒙古右翼部落。亦译作哈喇真、哈刺慎、阿刺嗔、哈刺庆、喀喇沁等。始见于拉施特《史集》,称“合刺赤”。源于中亚草原的游牧部落乌古思人,约形成于7世纪。后迁至阿姆河以南,成为强大部落。到蒙元时期,称“

  • 完颜承裔

    即“完颜白撒”(1150页)。

  • 俄囊尊蒙

    吐蕃※达布聂西赞普(松赞干布之祖父)时大臣。曾创议并制造升、斗及秤,以称粮油。此前吐蕃无交易之信物标准。自是使吐蕃产生衡量之制,对促进吐蕃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故藏史称其为※“吐蕃七良臣”之第三位。

  • 塔尔巴哈台界志

    见“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3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