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化蛮

安化蛮

宋代对安化州少数民族的称呼。安化州,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抚水州改置,故亦称※抚水蛮。以蒙姓为酋长,民有区、廖、潘、吴等姓。其民曾屡起事,反抗官府。绍兴三年(1133),蒙全剑等集800余人反官兵贪暴,焚普议城屋宇,广西帅臣遣县城兵讨之。淳熙十一年(1184),因宜州知州马宁祖克扣思立城民众盐钱,激起蒙光渐等人反抗,至绍熙(1190—1194)初,经广西路副总管沙世坚抚讨,蒙光渐提出以沙世坚为知州,宋廷从之。其地有瑶、苗、水、侗等族先民相互杂处。蒙氏多为今水族之先民。安化州治在今广西环江县东北小环江西岸中州中里,元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安化厅。后改为县,治今广西环江县东北明伦。1914年改名宜北县。

猜你喜欢

  • 托恩

    维吾尔语音译,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袍名。其制与内地袍大体略同,大领窄袖,领无扣。男右衽,女敞前襟,袖平不镶,四周连纫,高贵者用锦绣、冬用貂、狐;一般人则多服缎、罽、绸、褐,冬服羊皮。一是旁无衽,当胸5扣,

  • 马勃迈起义

    红河哈尼族、彝族反封建斗争。民国七年(1918)十月,勐丁土掌寨巴蕉河地区(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境)女“苗王”马勃迈率众千余人起义,反对土司压迫。金平、元阳、绿春等地苗、瑶、哈尼、彝各族人民

  • 帖木录

    元末明初土族第一代甘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原职,其孙甘肃功升千户,始以甘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300余户,男女800余人。居地在今青海民和县美都川甘家

  • 高昌乐

    古代乐名。以源于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而得名。后传入中原,在南北朝和隋代,该乐依附于龟兹乐。唐代被正式列为十部乐之一。主要乐器有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箫、横笛、筚篥、琵琶、五弦琵琶、铜角、箜

  • 拔都

    1209—1256钦察汗国建立者。又译八都、巴秃。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之孙,※术赤次子。别号“赛因汗”,意为“好汗”。初从父西征,约元太祖二十年(1225),父死后,嗣父封地,据有花刺子模海(今

  • 明暗台吉

    见“毛明暗台吉”(361页)。

  • 威廉逊事件

    珞巴族抗英爱国斗争。1911年3月,英国驻萨地亚助理政治官员威廉逊一行40余人,非法进入我国珞瑜、察隅地区,非法收集情报,3月20日,到达罗东村时,发现给养丢失,诬陷当地珞巴人偷窃,并扬言报复。珞巴人

  • 统古

    见“通古斯”(1968页)。

  • 仡

    宋代西南溪峒少数民族之一。与苗族支系之一的自称相同。疑为苗族的一种别称。分布在辰、沅、靖州(今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南部)。其名称仅见于南宋诗人陆游所著《老学庵笔记》。其民焚山而耕,种植粟豆。其地今为苗族聚

  • 草标

    苗族婚俗。青年男女幽会时使用的草制标记。流行于湘西地区。相传为娘纪、娘巴两姐妹向情人传递自己的行迹而始创。具体内容是:青年男女约定幽会地点后,先到者用草作一标记,表示自己的方位。后至者也要作一标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