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昭舞

安昭舞

土族传统民间舞蹈。土族语称“干佼日”,意为“弯曲”或“转圈”。为一种以歌的旋律节奏为指导的集体舞。流行于青海互助等地。因歌词以“安昭索罗罗”、“安昭一昭应昭呀”等为衬句,故名。节日喜庆时在庭院或打麦场上跳,以示庆贺。有《兴马老》、《召引召》、《拉热拉莫》、《索罗罗》四种不同的舞曲。歌词多为祝福吉祥如意,庆贺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等内容。舞时,人们排成一圆圈,其动作是:先弯腰,同时双臂随步态前移而向右摆动,迈第二步时双臂又向左摆动,迈第三步时左脚高跳随之向右转一周。一般由一人领舞(通常为老年男子),一唱众和,歌舞协调,歌声悠扬,舞步轻盈。

猜你喜欢

  • 杨坚头

    晋代仇池国宗室。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茂搜子。东晋建武元年(317)兄※杨难敌袭位,与其分领部众,称右贤王,屯河池(今甘肃徽县西)。永昌元年(322),受晋封爵。以上邽凉王陈安为刘曜攻

  • 西部喀喇汗王朝

    见“喀喇汗王朝”(2208页)。

  • 多伦禅

    即“图龙禅”(1435页)。

  • 刘承勋

    ?—951五代后汉宗室。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幼子。天福十二年(947)四月,授右卫大将军。乾祐元年(948),兄刘承祐继位,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兴元尹,寻代侯益为开封尹,进位检校太

  • 博如坎

    旧时鄂伦春人对各种神灵的统称。鄂伦春语音译,“神”之意。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过去信仰的神很多,神偶有木制、画在布或纸上、绣在布或狍皮上三类,又有供在室内、室外之分。木刻神为“

  • 漠海

    见“茂海”(1331页)。

  • 纳木义语

    又称纳木兹语,四川部分地区自称纳木义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木里、西昌、盐源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使用人口约5千左右。纳木义语有方言差别

  • 禄托

    唐代南诏职官名。《新唐书·南蛮传》谓:“禄托主牛”,即掌管耕牛、菜牛之官,由最高军政要员※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领。

  • 马之龙

    1781—1852晚清著名诗人和作家。字子云,号雪楼。纳西族(-作回族)。云南丽江大研镇人。为人正直不阿,博学多才,善吹铁笛,与同乡牛焘并称为“牛琴马笛”。具有爱国思想,喜谈天下古今时弊,慨然著文评论

  • 韩陵之战

    北魏尔朱氏集团与高欢集团的争权之战。永安三年(530)九月,魏孝庄帝为摆脱大丞相尔朱荣(契胡人)的挟制,将其诱杀。十二月,荣侄天柱大将军尔朱兆攻入洛阳,俘杀孝庄帝,立元恭为帝(即节闵帝),操纵朝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