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宗族

宗族

通常指出自同一父系祖先的直、旁系后裔结成的亲属集团。亦称宗亲。《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在中国周代臻于完善。《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即一个大家族可包括男系的5代人,超过5代就另分宗,成立一个分家族。嫡长子承本支,称大宗;余子分出者系旁支,称小宗。宗族有共同的祖先、姓氏和敬宗祭祖活动;有祭田、学田之类的族产作为宗族活动的物质基础;有族谱、族规、家谱、家规用以加强全体成员的宗族意识和认同观念;生则聚族而居,死则葬入宗族墓地。宗族虽保留一些原始氏族和家族公社的古老传统,本质则是一种阶级社会的组织。自夏、商、周三代到20世纪40年代,不同程度存在于我国大多数民族中。如蒙古族的兀鲁黑、东乡族的“阿哈勒”或“阿哈教”、撒拉族的“孔木散”、仫佬族的“”、台湾高山族鲁凯人的四级世系群组织,以及白族的张、董等大姓祠堂,即为少数民族中的宗族组织。亦有学者将台湾阿美人的母系世系群称为母系宗族。其特点是:每个近亲世系群以最初迁入立祖的家族为宗家;以宗家的家长为宗族长,以宗家之长舅为族舅;有宗族会议负责处理族内重要事务;宗族成员有帮工建房,参加婚丧仪式,共负血族复仇、赔罪赎财等义务。

猜你喜欢

  • 佛住

    ?—1797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三等伯三泰之子。其先由汉军奏改入籍。乾隆三十四年(1769),由闲散袭三等子爵,旋授散秩大臣。五十二年(1787),袭世管佐领。旋充阿克苏领队大臣,授成都

  • 烔奈语

    自称“烔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罗香和长垌3个乡的10多个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2000。烔奈语的语言特点:声母分单纯音、复辅音两类,一

  • 梅葛

    彝族史诗之一。口头流传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前半部以记述彝族古代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显示了人民群众在远古时代战天斗地的武勇精神。后半部描写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是生动的文学篇章。形成时间较早,具体年代和

  • 兔花

    见“耶律秃花”(1313页)。

  • 迈玛达理汗

    ?—1842中亚浩罕汗国首领。又译玛达里、迈玛达里、买玛特·爱里、迈买底里。本名穆罕默德·阿里。乌兹别克族。道光二年(1822),兄爱玛尔汗卒,袭汗位。因年轻,政权为明巴什阿哈胡里、迈玛特习普里把持。

  • 他留

    ①见“㑽��让”(2369页)。 ②见“钠若”(1266页)。

  • 金筑安抚司

    土司名。元末安抚密定曾入朝贡马。明洪武四年(1371),置长官司,以密定为长官,世袭,隶四川行省。十四年(1381),升为安抚司,以密定为安抚使,世袭。二十九(1396),改隶贵州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

  • 兆惠

    1708—1764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吴雅氏。字和甫。都统佛标之子。雍正九年(1731),由笔帖式入值军机处,补内阁中书。自十三年(1735)起至乾隆十一年(1746),7迁至副都统、护军统领。后

  • 嘎来达

    清代官名。汉译“翼长”。内蒙古太仆寺左翼牧场所置管理畜群的官吏,每一畜群为一翼,是一翼之长。如骒马群、骟马群均设翼长1名。翼以下设和硕达,分掌放牧、繁衍、训练马匹等事。

  • 让比

    普米语音译,意为“给羊子”。普米族的一种丧葬仪式。流行于川、滇普米族地区。即将羊作为死者化身祭奠。常在同氏族中辈分相同的老人全部去世后一起举行,或夫妻双亡后合葬时举行。届时,远近亲友皆被邀请,其中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