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隅

察隅

藏语音译。①地区名。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流域,东接缅甸,南邻印度,西为珞瑜地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隶属察木多(昌都)呼克呼图。雍正年间(1723—1735)赏为达赖喇嘛香火地,设桑昂曲宗,以五处协敖分管“左贡”、“昌易”、 “冷卡”、 “闷空”和“杂隅”。宣统二年(1910)北部桑昂曲改科麦县,南部杂隅建杂㺄县,翌年分别委派科麦、杂隅委员。 ②县名。1913年并科麦、杂隅置县。1960年改桑昂曲县。1966年复改察隅县。今属西藏林芝专区,县府驻吉公。地势北高南低。亚热带气候,温湿多雨。森林密丰,产黄连、天麻、贝母等药材。有虎、豹、野牛、野猪和多种珍禽。经济以农为主,产稻、麦、玉米、青稞、鸡爪谷及梨、桃、苹果、香蕉等水果。居民有藏族、珞巴族和僜人等。

猜你喜欢

  • 收养子俗

    古代蒙古社会习俗之一。民族部落间进行战争时,获自敌人屯营中的幼童,通常都不杀掉而收作养子。养子虽不能加入养父母的氏族,却可得到收养氏族的保护,并与养父母的亲生子享有同等财产继承权,可分得一小部分份额。

  • 亦启烈

    即“亦乞列思”(872页)。

  • 亦屯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伊屯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五年(1417)二月所设亦东河卫均作伊屯或伊屯河卫。

  • 穴骨只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血古只”。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穴骨只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又,辽圣宗※兴圣宫下有两※抹里(相当于“乡”,

  • 哈密至准噶尔路程

    见“使准噶尔行程记”(1458页)。

  • 野曲

    土族民歌。又称山歌。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一带。系对家曲而言。分为两种:一种是花儿,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内容多是谈情说爱。唱时须避开亲属、父母和同胞兄妹,只能在山野间唱,故名。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

  • 三大领主

    藏语“阿达切松”的意译。指旧时西藏从中央封建王朝或其上级领主那里领有封地和农牧奴、奴隶,并依靠封建特权对农牧奴、奴隶进行残酷剥削与统治的原西藏地方政府、贵族和寺庙三类封建农奴主。乃沿袭藏语“雄(官府)

  • 红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世纪初,首次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发现。其社会发展阶段处于原始社会中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距今约五、六千年。发掘的房址为长方形和方形的地穴式建筑,发现的陶窑有单定窑和双火膛连空窑两种

  • 楮特部

    契丹部族名。※遥辇氏部落联盟初期,契丹拥有8部,※阻午可汗时(735年被推举为汗),整顿为20部,楮特部为其一(有人以为是从※奚嗢部衍化而来)。由洼统领。契丹开国后,更其部夷离堇(军事首领)为令稳。辽

  • 阿喇纳

    ①清朝将领。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归化土默特左翼都统※古禄格第五子。初任佐领。康熙二十五年(1686),袭都统,掌土默特左翼,驻守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二十七年(1668),选兵与副都统阿迪侦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