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塘教案

巴塘教案

清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为在康区实行改土归流,于1905年在巴塘屯扎,兴办农场,筹划收复瞻对,并限制每寺僧人数目不得超过300人,20年内不准藏民剃度为僧等。引起土司头人和寺院僧人的反对,指责其包庇洋教,消灭佛教的媚外卖国行为,并领导藏民群众暴动。1905年春,巴塘丁林寺、七村沟等3000余人愤起焚烧教堂,杀死两个法国司铎传教士和巴塘都司吴以忠,并设伏击杀凤全及随从官兵百余人。同年夏,四川总督锡良,成都将军绰哈布会同四川提督马维骐及建昌道尹赵尔丰前往镇压,清军攻克巴塘,杀丁林寺堪布及巴塘正副土司,开始改土归流。

猜你喜欢

  • 鄂罗木鄂弥达

    ?—1761见“奥里米”(2252页)。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鄂济氏。雍正元年(1723),由户部笔帖式授吏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历任贵州布政使、广东巡抚。于要冲增兵驻守,在孤岛加强防御,由各府州县分

  • 平番始末

    书名。明许进(1437—1510)撰。1卷。进字季升,号东崖。灵宝(今河南灵宝)人。成化(1465—1487)进士,授御史,出按甘肃、山东。弘治(1488—1505)初,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七年(

  • 鲊憨

    见“昆憨”(1409页)。

  • 兴平公主

    ?—1038西夏景宗妃。辽国公主。耶律氏。辽圣宗太平九年(1029)二月,李德明为结好契丹,遣使为子李元昊请婚,许之。辽景福元年(1031),兴宗新立,封李元昊为驸马都尉,爵夏国公。封宗室女为兴平公主

  • 源怀

    444—506北魏大臣。原名思礼,后赐名怀。先世为河西鲜卑秃发氏,西平乐都(今青海乐都县)人。太武帝时父源贺(本称秃发破羌)归北魏,赐姓源氏,官至太尉。北魏文成帝和平(460—465)末,为侍御中散。

  • 塔葬

    藏族地区葬俗中最高的一种葬式,佛教有名望的活佛和僧侣死后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起源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之俗。其葬法:(1)较为普遍的是将火化的骨灰埋在砖塔内。(2)将骨灰盒或部分遗骸放在“灵塔”之塔

  • 纳失失

    元代一种织金锦缎名称。又作纳石失、纳赤思。《元史·舆服志》:“纳石失,金锦也。”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此种锦缎“缕皮傅金为织文”,华丽名贵,种类甚多。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很早即由回回商人运销至蒙古等

  • 西木格塔里呼

    卫拉特蒙古习俗。意为“剪胎发”。婴儿出生后一般都不剪发,须留至第三年秋季牲畜肥壮时,请喇嘛选一吉日,邀集亲友一起欢宴,并分别请其剃发。剃发分首剪、家剪、客剪三项程序。第一剪须请属性相合、年纪大、子孙多

  • 杭西

    新疆锡伯族祭祖坟节日。每年有3次:三月、七月、十月。三月,同内地清明节,以鱼肉祭祀,烧香和纸钱,并给坟墓培土。七月初,备西瓜、甜瓜献祭。十月初一,祭祀、烧香、献纸钱,如有尸体需火化或移入墓地,也于此后

  • 外剌歹

    即“斡亦剌”(2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