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渝舞

巴渝舞

巴郡賨民之歌舞。秦汉时传入中原。賨民劲勇喜舞,刘邦平三秦,常以其为前锋陷阵,并乐其舞姿猛锐,使乐人习之,巴地阆中有渝水,因所居,故名“巴渝舞”。舞时持干戈、弓弩,边唱边作进击状。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共4篇。其词既古,莫能晓其句读。魏初,军谋祭酒王粲改创其词。王粲问巴渝帅李管、种玉歌曲之意,听演唱、观舞姿,经过考校,改作“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黄初三年(222),改“巴渝舞”为“昭武舞”。晋时改称“宣武舞”。南朝梁时,恢复“巴渝舞”本名。

猜你喜欢

  • 木工院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木工制作和工匠作坊管理事务。夏仁宗时期已有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五品,属末等司。

  • 奉化可汗

    见“仁裕”(315页)。

  • 金万照

    1838—1877清末贵州农民起义首领、宗教学家。号盛斗,人称“金二阿訇”。祖籍云南澄江人。回族。幼习伊斯兰教经典,通晓阿拉伯文。曾游学甘肃,探索哲赫林耶教义,深研伊斯兰教哲学。返云南后,从事讲学,推

  • 沈紫江广右军功录

    即“广右战功录”(133页)。

  • 福会寺

    寺庙名。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王爷府附近。康熙年间(1662—1722)为全旗的最大喇嘛庙。乾隆时(1736—1795),喇嘛人数达450人。由3个寺庙组成。西侧生乐寺,有3个大院,供奉4米高的铜制弥勒佛

  • 虎枪营

    清代所设随从帝王狩猎的杀虎兵组织。康熙二十三年(1684),黑龙江将军以擅长杀兽的新满洲虎枪兵40名贡献至京,以隶上三旗,设三旗虎枪营。后扩为三旗各设虎枪兵160名、学习虎枪兵40名,计以600兵立营

  • 阿布尔海里汗

    ?—1749西部哈萨克(奇齐克玉兹)汗。一译阿布拉该尔汗。康熙五十七年(1718),引兵与准噶尔军鏖战于爱古斯河畔,败遁。雍正元年至三年(1723—1725),以策妄阿拉布坦遣兵攻夺塔什干等地,左、右

  • 李师道

    ?—819唐朝官员、地方割据者。高丽人。※李纳子,※李师古异母弟。知密州(治今山东诸城县)事时,师古死,其女(一作属下)秘不发丧,潜遣使迎继之。元和元年(806)七月,唐宪宗授以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

  • 大渤海国

    辽末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高永昌创建。辽天庆六年(1116)正月,辽东京裨将渤海人高永昌据东京(今辽宁辽阳市)举兵反辽,称大渤海皇帝(一作国号大元),建元隆基(一作应顺)。是年五月,在辽军和金兵围攻

  • 嘎拉波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马尔康及绰斯甲地方土司衙门的狱差。主要管理犯人。由四户交不起官粮的“俄拉伯”轮流担任。每次1人,3个月一换,自带口粮,无报酬,任职者不纳粮,不负担其他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