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张格尔

张格尔

1790—1828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一译札罕格尔。又称张格尔和卓、张格尔条勒。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次子。自幼居浩罕。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纠众百余人侵南疆图舒克塔什、喀浪圭、乌帕拉特卡伦,进逼喀什噶尔,为领队大臣色普征额所败。道光四年(1824)八月,集众200余人,自阿赖岭入境,抢劫乌鲁克卡伦,复被击败,逃布鲁特(今柯尔克孜)。后得浩罕玛达里汗许诺,派兵数千协同夺取喀什噶尔。次年,伙同布鲁特萨雅克部落首领汰劣克,于阿克密依特歼清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巴彦巴图军。六年(1826)夏,率浩罕及布鲁特兵500余人,裹胁维吾尔族民众万余人先后攻陷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田4城,并在喀什噶尔建立政权,自称赛义德·张格尔·苏丹。恣意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后为清伊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隆阿所领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兵败于浑巴什、柯坪、洋阿尔巴特、沙布都尔、阿瓦巴特。七年,所据四城相继为清军克复,流窜于木吉、阿赖、拉克沙、达尔瓦斯诸地。后中长龄计,误以官兵全撤,喀城空虚,于年底,率步骑500,由开齐旧路潜入阿尔图什,遭清提督杨芳、喀什噶尔阿奇木伊萨克伏击,逃喀尔铁盖山,被清军执送北京,处死。

猜你喜欢

  • 诺伯

    彝语音译。又作诺波。“诺”意为“黑彝”, “伯(波)”意为“好”,全意为“好黑彝”或“好骨头黑彝”。解放前四川大小凉山奴隶主以血统划分的奴隶社会阶层之一。是奴隶主阶级血统论的产物。黑彝奴隶主自诩骨头和

  • 屠耆王

    匈奴官名。位仅次于单于。匈奴谓“贤”曰“屠耆”,意为“贤王”。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置,分左右,由单于子弟充任,其号世袭。左屠耆王辖匈奴东部,南与汉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县一带)相对,东

  • 三巴

    古地区名。东汉建安六年(201),益州牧刘璋将原巴郡析为巴东郡、巴西郡、巴郡三个行政区划,合称三巴。约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南朝宋泰始五年(469)置三巴校尉,领原三巴及梓潼、荆州

  • 牙乎甫

    清末民初伊犁富商。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初,因不满清统治阶级压迫,1912年曾慷慨捐助伊犁起义军,对伊犁辛亥革命起了一定促进作用。1917年时拥有资金60—70万。曾以私人财力维持当地物价。后投靠地方

  • 乌欢

    即“乌纥”(328页)。

  • 获里国

    见“划离部”(755页)。

  • 哈氏风筝

    中国民间特种工艺。清末民初由北京回回民间风筝艺人哈国良所创制,故名。父子相传,已历三代。今传至第四代哈亦奇。分为硬膀、软膀、拍子、长串、长尾、圆径、折叠等数类,200余种。最大可达丈余,最小只有3寸。

  • 李朝真

    近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师、阿拉伯文书法家。河北沧州人。回族。生于清末民初。世代为伊斯兰教经师。幼承家学,研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及《古兰经》等伊斯兰教经典。享誉华北。善阿拉伯文书法,笔法圆润有力,人皆宝之。其

  • 腊惹洞长官司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又作臈惹洞长官司。元置,以向孛烁为总管,隶思州军民安抚司。治所位于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明洪武五年(1372)改属永顺宣慰司,令田世贵为长官。清代,因长官田仕朝归诚,令袭原职。雍

  • ?—87东汉时疏勒王。原名榆勒。疏勒王※成兄子。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叔成为龟兹王建攻杀,龟兹左侯兜题任疏勒王。次年,汉军司马班超西进疏勒,废黜亲附匈奴之兜题,立其为王。十八年(公元75年),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