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张穆

张穆

1805—1849

清代著名学者。山西平定人,初名瀛暹,字诵风,一字硕洲、石洲(一作石舟),晚号靖阳亭长。道光十一年(1831)优贡生,曾充正白旗汉教习。道光十九年应顺天乡试,以受诬作弊被斥,自是绝意举业,潜心经史,从事著述。精训诂,通天文、算术,尤精于西北史地之学。与时人何秋涛以考据之业相契合。曾为祁巂藻校订其父祁韵士所著《皇朝藩部要略》。复为贯彻所抱编年史书应与郡国地志相表里之主张,广采清代官书及旁见之蒙古史料,用史志结合体裁,撰成《蒙古游牧记》,详记自古以来蒙古各部历史沿革、世系,游牧所在,舆地形势,各盟旗建置由来,旗境四至,掌旗王公封爵、嬗代,及清政府控驭各盟旗之策。内容丰富,考证精详,举凡元亡以后蒙古各部政治变迁之所系,城堡、驿乘兴废之所关,悉备于一书。未及脱稿而卒,经挚友何秋涛补成后行世。此书对国内外学术界影响颇大,曾被译为俄文、日文本。穆还将《魏书·地形志》所述之分并建革,重加排纂,讨论细及坡塘堰泽,惜未刊稿佚。其他著作有《元裔表》、《顾亭林先生年谱泽》、《阎潜丘(若璩)先生年谱》、《㐆斋文集》、《㐆斋诗集》等。又编辑有《连筠簃丛书》,收录皆称精选。

猜你喜欢

  • 黄掴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居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境布尔哈通河)等地。金朝建立后,有的迁居临潢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寿光县(今山东寿光县)诸地。后改汉姓曰周。

  • 耶律吴十

    ?—1139辽末投金将领。契丹族。东京(今辽宁辽阳)人。辽亡前夕,于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五月投金,随金将完颜蒲家奴兵招谕辽兵,获辽留守迪越,并降群牧官木卢瓦。天辅六年(1122),从金太祖追辽天

  • 浩尔畏

    裕固语音译。亦称撂抛子。用皮条或毛绳制成的一种古老的抛石工具。双折一米左右,折处较宽大,有一小兜,放置石块,用臂力抡转绳子,待加速至一定程度时,将绳子的一头松开,即可将石块抛出。放牧时用以抛石驱赶羊群

  • 福朱理牛录

    见“勋旧佐领”(1650页)。

  • 公哥儿监藏班藏卜

    1310—1358元代乌思藏高僧。顺帝帝师。出身于萨加款氏家族。其两兄曾先后任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明宗,文宗六朝帝师,权势极盛。其受封镇国公、国师。至顺三年(1332)至大都(今北京)。元统元

  • 必刺

    女真语音译。亦作“辟刺”, “江”、“河”之意。如“撒合辇必刺”、“斡底必剌”、“忒黑辟剌”等,皆为河名。金代女真人有以所在江河、山(女真语曰“阿邻”)命猛安或谋克名的习俗,故史书中常见某人为某必剌或

  • 大兴

    唐代渤海国文王大钦茂年号。737—793年,一说738——794年,凡57年(中间曾改元曰※宝历,后复用大兴,宝历共若干年,不详,已知有至七年之记事)。

  • 兀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设置之五屯河卫亦称作乌屯河卫。

  • 腰牌

    清代出入宫禁的凭证。天聪五年(1631),汉军旗人宁完我以不善满洲辞令,进出宫禁每不如意,上奏倡议分辨服制、造设腰牌,且言此最简最易,事关重大。定都北京后,官员中无此设,惟旗内外工艺人、内管领下满蒙汉

  • 汉阳

    古县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分夜郎辖地中南部置。治所在今贵州赫章。秦亡,夜郎复据其地。西汉复置县,治所在今贵州水城、威宁一带。向为夜郎民所居之地。其地今有苗、彝、回等民族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