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扎坝语

扎坝语

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道孚县和雅江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7千左右。扎坝语没有方言差别,两地扎坝语语音上有些不同,但基本上不影响彼此交际。以道孚扎坝区扎拖乡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有53个。塞音、塞擦音、擦音均分清、浊和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前、舌面中5套,有唇齿部位擦音,鼻音、边音分清、浊两套,小舌部位的塞音处在消失之中。有复辅音71个,分二合和三合两类。二合复辅音中以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的形式占大多数,三合复辅音很少。有18个单元音,分鼻化与非鼻化两套。复元音以后响为主,由i、u、y 3个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有前响复元音,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无辅音韵尾。有3个声调,读音不大稳定,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语法特点有:形态、虚词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11类。名词可加后缀表示复数,方位名词较丰富。量词较丰富,分名量和动量两类,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疑问代词重叠表示多数。动词有人称、数、体、语气、式、态、趋向、自主和不自主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变化、加前后缀、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存在动词有丰富的类别范畴。形容词有级语法范畴,分普通级、次高级、最高级和过量级,分别用加前缀或后缀等方式表达。基本形容词采用叠音形式,叠音形容词如表示程度加深可再重叠。结构助词较丰富,有领属、工具、受动、处所、时间、比较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有:单音节和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中有部分外来语,其中藏语借词占的比例最大,约占20%左右,内容偏重于宗教、文化和抽象概念。汉语借词较少,占词总数的3%左右。构词方式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等种。

猜你喜欢

  • 那木罕

    ?—1292或1301元朝宗王。又译南木合、那没罕、那木干、诺穆罕。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汗子。初以高道为说书官,师事之。至元三年(1266),封北平王。八年,受命统诸王7人出镇西北,讨叛王海都,建

  • 盛吉县

    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兴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今有人说在今吉林省靖宇县东北白山镇附近。辽灭渤海后,辽太祖将被俘民众迁至今辽宁北票县东南,仍以其县名置县统之,属辽兴中府黔州,金废。

  • 延优

    ?—227高句骊国第十世王。因似太祖大王宫生而开眼能视人,故又名位宫(位,高句骊语,相似之意)。故国川王男武弟。汉建安二年(197)故国川王死,无子,王后于氏矫命立之。兄发歧,愤未继立,以兵围王宫,逼

  • 脱古思帖木儿

    1342—1388明代蒙古可汗。孛儿只斤氏。元惠宗(顺帝)※妥懽贴睦尔次子,※爱猷识理达腊弟(《明史·鞑靼传》等书作子)。北元宣光八年(明洪武十一年,1378),爱猷识理达腊卒,遂继汗位,称乌萨哈尔汗

  • 锡伯语

    我国新疆境内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锡伯族分别居住在我国东北和新疆两个地方。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已转用汉语、汉文;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仍使用本民

  • 吉能

    ①(1522—1572)明代蒙古右翼济农(亲王)。名诺延达喇,汉文史籍译作那言大儿。孛儿只斤氏。※吉囊(衮必里克墨尔根)长子。嘉靖二十一年(1542),父卒,嗣济农位。明人因其封号(济农)译称为吉能,

  • 阿咄欲

    见“仁裕”(315页)。

  • 和硕

    明清时期蒙古的政治、军事组织。亦译和舜。蒙古语音译,原意为“军队”、“部队”。元亡,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乱状态,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急剧变化。元代军政、军民一体并兼有领地性质的万户、千户制,在政体上

  • 三濮

    汉晋时对※黑僰濮、※文面濮、※赤口濮的统称。参见诸条。

  • 干尔书

    独龙语音译。见“隋移”(2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