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撮罗昂库

撮罗昂库

一种圆锥形帐幕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撮罗”,意为“尖”或“尖顶”;“昂库”亦作“安口”,为“窝铺”、“棚子”之意,即尖顶棚。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一般用作冬季住房。与鄂温克人的“萨喜格柱”,鄂伦春族的“仙人柱”属同一类型,只是建造法与用料不尽相同。其中间无立柱,用长约1丈,直径约2—3寸的十几根至几十根的木杆支起圆锥形骨架,大小依每户人口而定;木杆间距约1尺,绑上横条使之固定;上多盖茅草,也有的用鱼皮或桦皮、兽皮、木板、棉布作覆盖物。门开南面,棚内东、西、北为铺位,以碗口粗的圆木为铺沿,下顺序垫树枝、茅草、兽皮,防潮保暖。北面铺位是老年人坐卧处,东、西为青壮年坐卧的地方。夏天住时,除风雨天外,不在其内做饭。解放前已成为狩猎、捕渔的临时住所,解放后消失。

猜你喜欢

  • 摇马郎

    见“游方”(2285页)。

  • 交根钱

    民国时期广西凌乐县政府对当地瑶等民族一种敲榨性剥削。当地县府掌握一部分“官田”,若要租种,首先携带鸡、酒等礼物去县衙申请租种,主管人同意后给划出一块土地,按播种籽面积先收取若干银元(1斤种籽面积,收取

  • 尔朱敞

    北周、隋朝官员。字乾罗。北秀容(今山西朔县西北)契胡(羯胡),尔朱氏。司徒、博陵王尔朱彦伯子,※尔朱荣族子。北魏普泰二年(532),父被诛,初,随母养于宫中。年12,出宫逃至长孙氏家。后诈为道士,变姓

  • 图尔额依格尔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译图尔格依格尔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其首领密尔杂曾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西300余里乌帕喇特卡伦外游牧,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 图斯哈林宝得

    蒙古僧俗封建主向属下牧民临时摊派征收的一种赋税。“图斯哈林”蒙古语音译,意为“摊派”,“宝得”意为“大牲畜”。一般按宝得的额定数征收,由封建主根据其需要确定,不固定时间和次数,按户摊派、索取。这种摊派

  • 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一作“敕连头兵伐可汗”,即“阿那瓌”(1206页)。

  • 加曼寺

    莎车清真寺名。占地面积与※艾提卡尔寺相当,约16800平方米。阿古柏盘据南疆时扩建。门楼高大宏伟,继进为立有近百根雕绘木柱支撑的大殿和大殿横廊。寺东附经文学堂,可供2000名学生学经文和住宿。院中有面

  • 阿瓦巴特庄之战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洋阿尔巴特之战”败绩后,聚众十余万于沙布都尔庄外,临渠列阵,决水挖坝,据险扼守,以阻清军。道光七年(1827)二月二十五日,清将长龄等挥师进击,先以步卒冒险越渠

  • 和里懒你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和里懒你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闸撒。

  • 补褂

    又称补子、补服。清代官服外褂所缀表示职官差别的补子,故名。满汉官员皆有。官服外褂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膝、四面开禊。因绣于前胸后背部,也叫“背胸”,前后一般各缀一块方花布,文官上绣鸟,武官上绣兽。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