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王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豪杨氏的称号之一。始于后仇池国君主杨盛,宋武帝刘裕于永初三年(422)册封其为武都王。继之,杨玄、杨难当、杨僧嗣自称武都王。宋、齐、梁、北魏也分别以此号赐杨玄、杨难当、杨元和、杨僧嗣、杨文弘、杨后起、杨集始、杨灵珍等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君主及仇池氐豪。前秦苻安也称武都王。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豪杨氏的称号之一。始于后仇池国君主杨盛,宋武帝刘裕于永初三年(422)册封其为武都王。继之,杨玄、杨难当、杨僧嗣自称武都王。宋、齐、梁、北魏也分别以此号赐杨玄、杨难当、杨元和、杨僧嗣、杨文弘、杨后起、杨集始、杨灵珍等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君主及仇池氐豪。前秦苻安也称武都王。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刺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刺儿”(433页)。
达斡尔族中萨满(巫师)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充任者多为男子。无自己的神灵,不能为人治病,只能为病人举行小型祭祀活动。一般在※雅德根(大萨满)跳神时充当助手,替
?—1791清代将领。蒙古正蓝旗人。姓齐普齐特氏。乾隆二十年(1755),以前锋随领队大臣莽阿纳出师伊犁,征剿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叛乱。次年,随将军兆惠驻济尔哈朗。二十四年(1759),随副将军富德攻叶
元朝大臣。又译歪头。蒙古许兀慎氏。太师月赤察儿第三子。自6岁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武宗)。成宗大德三年(1299),从海山出镇西北,抚军康孩山(今杭爱山)。十一年,海山即位后,奉命侍汗弟皇太子爱育黎拔力
西夏译汉文类书。汉文原著唐于立政编,共10卷50目。汉文本早佚,后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部分残片。西夏文本译者佚名,亦为10卷50篇。为西夏仁宗乾祐十二年(1181)刻字司刻本。蝴蝶装,页面25×12.
突厥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为监察之官,职掌与唐朝御史略同,多由阿史那氏成员充任,分遣各部以监其政事,权力颇大。《隋书·契丹传》:“突厥沙钵略可汗遣吐屯潘垤统之……室韦分五部,突厥常以三吐屯总领之。”与
大成国农民革命政权发行的钱币。参见“大成国农民革命”(101页)。
今名聂鲁桥。位于西藏绒辖地区之中印边界。桥西岸有清道光六年(1826)所立石质界碑一块,上刻汉藏两种文字,记载立碑经过。
①五代后梁乾化年间,河东晋王李存勖(沙陀人)攻幽州灭大燕之战。幽州(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为河北藩镇割据地区之一。后梁开平元年(907),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子刘守光杀兄囚父占据幽州后,自恃兵强地险,欲称雄
土族叙事长诗。约300余行。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内容为富家姑娘琪门索爱上在其兄家当牧工的拉仁布,遭到兄嫂反对。在拉仁布遭杀害尸体火化时,不燃,琪门索闻讯悲痛欲绝,冲破监禁,哭祭拉仁布,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