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那跋摩
374—431
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为罽宾王支胤。精通经律。宋元嘉八年(431),应宋文帝之请,经由狮子国(斯里兰卡)、阇婆国(瓜哇),至宋都建康(今南京),住祗洹寺,从事译经。所译经典有《菩萨善戒经》、《四分羯磨》、《优婆塞五戒略论》、《优婆塞二十二戒》等26卷及伊叶波罗《杂阿毗昙心论》13卷中的后3卷,是年冬圆寂。是继昙无谶之后转入大乘律的巨匠。
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为罽宾王支胤。精通经律。宋元嘉八年(431),应宋文帝之请,经由狮子国(斯里兰卡)、阇婆国(瓜哇),至宋都建康(今南京),住祗洹寺,从事译经。所译经典有《菩萨善戒经》、《四分羯磨》、《优婆塞五戒略论》、《优婆塞二十二戒》等26卷及伊叶波罗《杂阿毗昙心论》13卷中的后3卷,是年冬圆寂。是继昙无谶之后转入大乘律的巨匠。
见“花摆夷”(999页)。
西夏崇宗李乾顺年号。1119—1126年,凡8年。
指新疆吐鲁番所出土之古代文书。收藏在新疆博物馆等单位。吐鲁番地区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时以“高昌壁”得名。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今高昌故城(即吐鲁番东南高昌废址,位于今阿斯塔那东南、哈喇和卓西南)
解放前云南沧源佤族地区富裕户对贫困户的一种剥削方式。一般在农忙季节进行。按习惯规定谁家临时需要劳动力,可以拿些钱交给村寨头人作为寨公用,然后头人负责召集每户派一个工为其劳动一天,他只需再给劳动者准备一
见“根敦嘉措”(1812页)。
?—1907清光绪年间抗法斗争首领。又名吴人杰。人称吴三元帅。贵州都匀府内外套人。苗族。原为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军首领,后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提出“杀洋人、灭洋教”口号,聚集苗、水、布依、
?—56汉代烧当羌首领。西羌首领烧当之玄孙。以先祖名为种号。居河北大允谷(今青海贵德北),种小人贫,屡受先零、卑湳种羌侵犯。素有恩信于族人。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乘汉军击败先零羌之机,联合邻近
见“果洛克族”(1440页)。
见“详稳”(1536页)。
见“春稽”(15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