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泰耶尔语

泰耶尔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泰耶尔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泰耶尔人约有6万,居住在台湾北部,台中埔里以北广大山区,浊水、北港、大甲、大安、后垅、大嵙崁、大南澳、大浊水、达奇里、木瓜等溪流域,包括台北县乌来乡,桃园县复兴乡,新竹县尖石乡、五峰乡、苗栗县泰安乡、尚庄乡,台中县和平乡,南投县仁爱乡,花莲县秀村乡、万荣乡、卓溪乡和凤林镇,宜兰县大同乡、南澳乡,此外还零星分布在关西、三民、寿丰、玉里等乡镇。分赛考利克和泽敖利两个方言。赛考利克方言分布在泰耶尔人聚居地中心,乌来、复兴、尖石、三民等地,方言内部比较一致。泽敖利方言分布在边缘地区,方言内部差异较大,可分为:大隘土语,分布在新竹县五峰乡大隘村;四季土语,分布在宜兰县大同乡四季村;码��土语,分布在宜兰县大同乡乐水村码��;汶水土语,分布在苗栗县泰安乡锦水村汶水;洗不坑土语,分布在苗栗县泰安乡清安村洗水坑;大头土语,分布在苗栗县泰安乡大兴村;中兴土语,分布在苗栗县泰安乡中兴村;万大土语,分布在南投县仁爱乡亲爱村万大。泰耶尔语有辅音19个。浊塞音b,g经常变读成浊擦音,γ。边音I在词尾出现时鼻化。塞擦音ts和擦音s, z在元音i前时腭化。有元音6个。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泰耶尔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有丰富的前缀、中缀和后缀。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八类。名词有主格、属格、宾格、位置格形式。人称代词有单数和复数,有主格、属格、宾格形式。形容词有比较级。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陈述式、祈使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谓语往往位于句首,主语在谓语之后,宾语在主语之后,定语和状语有的在中心语之前,有的在后。

猜你喜欢

  • 黄部

    即“桂娄部”(1802页)。

  • 吕绍

    ?—399十六国时期后凉国君。字永业。略阳(治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开国主※吕光嫡长子。初苻坚丧败,长安乱起,随母石氏奔仇池依杨氏。后凉麟嘉元年(389),吕光自称三河王后,自仇池归姑臧(今甘肃

  • 弘庆寺

    召庙名。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十家街。俗称拉布济召。康熙六年(1667),宁宁呼图克图主持兴建,清廷赐名“弘庆寺”。因系大寺,历由札萨克喇嘛和达喇嘛各二人分别主事。宁宁呼图克图为该寺转世活佛之首。20世

  • 那木干

    中亚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新疆识略》作纳木干。清代浩罕汗国四城之一。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纳曼甘。乾隆二十四年(1759),内附清朝。光绪二年(1876),被沙俄吞并。

  • 尔苏沙巴文

    我国自称尔苏的藏族中一部分人曾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尔苏语称之为“扎拉玛”。传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等地。沙巴文是尔苏人中从事宗教活动的沙巴们使用的图画文字。沙巴

  • 硕诺

    见“罗卜藏舒努”(1421页)。

  • 南夷志

    见“蛮书”(2272页)。

  • 石斌

    ?—349十六国时期后赵宗王、将领。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一说石勒子)。初封左卫将军,后赵太和三年(330),封太原王(一作平原王)。延熙元年(333),徙封章武王。次年

  • 河源郡王

    封爵名。唐贞观九年(635),诺曷钵嗣为吐谷浑王,因年幼,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十二月,唐遣军平定吐谷浑动乱。次年,遣使至唐,请颁唐历,奉唐年号,并遣子弟入侍,遂受唐封为河源郡王。

  • 拓西可汗

    见“移涅可汗”(20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