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父系氏族制

父系氏族制

一种以父亲确认血统、传承世系和财产的氏族制度。亦称父权制。一般存在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金属器时代。是继母系氏族之后,石器工具进步,原始农牧业显著发展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共尊一个传说的男性为始祖,世系依父方计算,财产按父系继承;有氏族名称、节日及宗教活动;男子担任氏族长和家族长,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由家族长组成氏族议事会,并民主推举氏族长,共同处理内外事务;残存未被大家庭公社瓜分的荒山、森林、水面、土地等氏族公共财产;父系大家庭公社是生产、生活和分配的基本单位,对偶家庭为社会细胞;原则上仍实行氏族外婚制,从夫居的对偶婚正逐步向一夫一妻婚过渡;氏族成员有互助、收养子女和血族复仇等义务。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父系氏族已普遍存在于中华大地。传说中的炎帝、黄帝、蚩尤、太与少,均各自领导着许多父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制后期,氏族长和家族长逐步凌驾于一般成员之上,不断将氏族公有财产或大家庭公社集体财产转归个人所有,贫富差别和阶级分化日益严重,血缘纽带松弛,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农村公社逐步取代父系民族而兴起。父系氏族制长期残存于阶级社会中。到本世纪中叶,台湾高山族支系布侬人和曹人、独龙、珞巴、布朗、哈萨克、柯尔克孜尚保留着父系氏族的躯壳;傈僳、怒、凉山彝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等,还有父系氏族的残余影响。此外,汉族的同姓不婚,瑶族的油锅制,苗族的鼓社等,也都带有父系氏族制的痕迹。

猜你喜欢

  • 贵阳府志

    书名。清周作楫修,萧琯、邹汉勋纂。88卷。成书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卷首有贺长龄、乔用迁、翁同书、周作楫等人作序四篇。内容包括大事记、沿革表、职官表、选举表、疆里图记、山水图记、山水副记、城郭图

  • 九礼

    阿古柏占据南疆时各地阿奇木伯克奉献的礼物。诸阿奇木伯克为保住或扩大自己的领地,每年竞相向阿古柏送礼,以求庇护。礼物按习惯一般为九件,通常有马匹、绸缎、糖果、皮张、金银等。这些礼物仅是阿奇木伯克搜括来的

  • 乜克力

    蒙古旧部名。又作磨可里、灭乞里、麦克零、野乜克力等。一说为畏兀儿近族,或认为是突厥后裔。历唐、宋、元诸代,均居于天山一带。明中期,其首领之一癿加思兰率部众三、四百人驻牧于吐鲁番地面。天顺(1457—1

  • 卯里孩王

    见“毛里孩王”(360页)。

  • 白玉河

    见“树枝水”(1577页)。

  • 脱脱忽

    明代哈密※哈剌灰首领。武勇善战。曾被土鲁番速檀阿黑麻所俘。弘治七年(1494),从土鲁番归。初为哈密卫都督奄克孛剌向明廷推举7人之1,当另6人受封时,其尚在土鲁番。待归来后,明廷补命其为指挥同知,与拜

  • 黎州

    唐朝纳抚※靺鞨所置州名。李渊建唐时,曾于武德(618—626)初年,为安置粟末靺鞨乌素固部归附民户置慎州,隶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据《旧唐书》载,武则天载初二年(690),为处浮渝靺鞨之部

  • 我折黄台吉

    见“阿尔苏博罗特”(1242页)。

  • 庆历桂阳瑶民起义

    宋庆历三年(1043),湖南桂阳地方官府为贯彻朝廷对瑶族地区的经济封锁政策,派官军捕捉运盐入山的瑶民,并对瑶族村寨进行残酷烧杀掠夺,激起广大瑶民进行武装反抗,攻打桂阳城,并占据蓝山县华阴峒为据点,击毙

  • 甲喇章京

    见“甲喇额真”(5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