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孜寺

甘孜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大寺庙之一。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城区北部。清康熙元年(1662),五世达赖的弟子霍尔曲吉昂翁彭错兴建,是“霍尔十三寺”中最早建造者,寺内有洛吉、扯里、阿巴三个扎仓。盛时有僧众3300余人,该寺主要活佛先后有7名,即:仲萨、日交、朗扎、香根、绒岔、那佑、苦马,以主持活佛为最高首领。民国时期,该寺主持大活佛仲萨曾任甘孜县参议长和“西南佛教宣化使”等职。内设全寺最高权力机构“更巴会议”,总管寺内各种大小事务,凡有关寺庙的一切重大事务,需经活佛审查批准,方能召开“更巴会议”作出决定。下设堪布、更卡龙巴、更差、格古分管教务、总务、行政外事、执法等各种事宜。有一套统治一般僧人的“戒律”,所有喇嘛无一例外地要到西藏的色拉、哲蚌、甘丹、扎什伦布等寺学经。该寺下辖仲萨、日交、郎扎、汉人、扎呷、拉格、苦马、则书、不鲁来、香根、康龙、彭果、楚洛等分寺,由本寺分派管家执掌各寺庙,独揽其经济大权。还得到土司、头人的扶持,占有大量土地,享有各种特权,通过土司、头人向所属农奴派差、派款,敲诈勒索。有由管家负责的专门经商的组织,将售不出的货物,强迫摊派给群众转成高利贷,牟取暴利。还干涉民政,甚至私设刑堂、监狱,对百姓施以酷刑。民主改革后,取消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制度。

猜你喜欢

  • 基格蒙格

    见“蒙格”(2324页)。

  • 满语

    我国满族曾经使用过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语同蒙古语的关系比同突厥语的关系要近。从满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来看,满语固有的语音,有6个元音,19个辅音。复元音丰富。元音出现在一个词里,

  • 李?

    ?—1227西夏第十代(末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献宗李德旺侄,清平郡王子。乾定四年(1226)七月,德旺死,以南平王爵被拥立为帝。时蒙古军临城下,国势濒危,十一月,遣老将嵬名令公赴援灵州,兵

  • 齐天萧后之诬

    见“仁德皇后之诬” (316页)。

  • 拓跋弘

    454—476北魏皇帝。465—471年在位。又称第豆胤、万民。鲜卑拓跋氏。文成帝※拓跋濬长子,为李贵人所生。文成帝太安二年(456),立为皇太子。和平六年(465)五月,即帝位。年幼,侍中乙浑专权,

  • 木娄苗

    元、明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主要分布于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相邻地区以及贵州南部。由古代西瓯、骆越、僚、伶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保持“从母不从父”的传统习惯,血缘组织结构牢固。从事农业生产,推行封建制

  • 乌尔呼玛勒

    ?—1732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孙。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亲王班第征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五十六年(1717),随军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拉

  • 匠军

    元代军兵之一种。《元史·兵志一》:“取匠为军,曰匠军”。随军服役,以资军需。初置匠军千户所统之。英宗至治三年(1323),罢匠军千户所。

  • 五色四夷国

    蒙文史籍中指蒙古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或国家。亦译作五色国或五色四裔。一说出自佛教的“五方色”,指东方黄,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青。※《大黄史》等书称,五色者,青蒙古,白高丽,黄回回,红汉人,黑西藏

  • 外浪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境。宋太平兴国六年(981),首领来都等向宋朝贡马。大中祥符七年(1014)六月,首领杜庆光又率部属投附宋朝,授以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