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布桑却丹

罗布桑却丹

1873—?

近代蒙古族学者。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人。出生农民家庭,幼年家贫,无力入学,以勤学好问,粗悉蒙文。光绪十六年(1890),以寒门子弟被破格擢任苏木章京。二十年(1894)奉命赴哲里木盟调查喀喇沁左旗属民徙居情况,查丁造册,历时4年。深入蒙古社会,了解阶级压迫及下层人民悲惨境遇,对社会政治、文化、宗教、风俗等亦有深切认识。二十三年(1897),弃官赴京,在雍和宫拜僧侣为师,经4年余刻苦学习,深通汉、满、藏3种文字。二十八年(1902),应理藩院考试,成绩优异,授“四种语言国师”(翻译学位)职称。三十二年(1906),应翰林院之聘,在北京满蒙高等学堂任教。三十三年,受日本邀请到东京外国语学堂任教。宣统三年(1911)七月回国,从事翻译。1914年从北京迁居奉天,着手撰写《蒙古风俗鉴》,1918年成书。

猜你喜欢

  • 即“貊”(2370页)

  • 松锦之战

    清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清军攻战大凌河之后,明与清在辽西的战局较长时间处于相持状态。清军徘徊于锦州、右屯卫之间,而在其他方向却颇有进展,臣服朝鲜,进兵蒙古,铲除后顾之忧

  • 苻丕

    ?—386十六国时期前秦国君。385—386年在位。字永叙,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坚庶长子。史称其“聪慧好学,博综经史”。初为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前秦建元七年(

  • 多吉僧格

    清末德格土司。藏族。罗追彭错长子。光绪二十三年(1897),因袭土司职,与弟昂翁降白仁青争权。驻藏大臣命其代理土司庶务,保管印信。二十九年(1903),其弟复逼交印信,因势力不足,赴西藏向达赖喇嘛和驻

  • 古儿列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其氏族有准忽儿斤、畏马忽惕。居地邻近弘吉剌、巴儿忽等部,与这些部结有姻亲关系。成吉思汗麾下大将额不干及其子孛栾台,即出自该部。后逐渐融合于蒙古共同体中。

  • 勒尤

    布依语音译,意为“悠悠唢呐”。布依族传统吹奏乐器。流行于贵州望谟、册亨、贞丰一带。有木制和竹制两种。木制的下端装有共鸣器;竹制则无。管身开5个或6个音孔。吹奏时,在口子处放一个“虫哨”(以槐树上的昆虫

  • 班洪部落

    指旧时云南沧源班洪寨头人的辖区。系当地一种流行称谓,不是科学定义的部落。班洪寨原属南板管辖,后在胡姓头人领导下先后征服南板、富贡、焦山、老厂等势力较强的大寨,邻近各寨也相继归附,到解放前夕共辖77寨1

  • 博格达沁古城

    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18公里一草滩中,地名博格达沁。城周约3公里,城基犹存,高约2—3米,为土坯砌筑。城中有古房遗址,为夯筑。城周有大型汉、唐墓葬,出土汉铜镜、包金铁剑、金质龙纹带扣、陶器等。

  • 室喀禅

    ?—1666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初事太宗皇太极,大凌河之役以智勇见称。天聪八年(1634),攻大同,奋进克敌,受命代其父为牛录额真。崇德三年(1638),授工部理事官,兼甲喇章京。从豫亲王多铎攻明

  • 纳合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纳喝。来源于部名。原居耶悔水(今图们江上游,一说为今辽宁开原县境叶赫河)等地。金亡北宋后,很多迁出故地,居西京(今山西大同市)、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