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

1087—1143

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王朝创建者。辽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擢授翰林应奉,迁翰林承旨。契丹语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任泰州、祥州刺史与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1122),金军大举进攻,辽天祚帝逃入夹山(今呼和浩特市北武川县境内),与外界消息隔绝。大石与宰相李处温、都统萧干等拥立皇族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此政权迅即瓦解,大石率军归天祚帝,奉命抗金,战败被俘,不久逃归。保大四年(1124)夏,天祚帝出兵攻金,大石谏阻,不纳,遂率铁骑200离开大营北走。五年,天祚帝被金兵击败,逃亡党项,中途被俘,辽亡。大石出走时,自称王,置南北官。经黑水、抵※可敦城(在今蒙古土拉河上游),会※七州十八部王众。经过六年生聚,于1130年率众西征。1132年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东南额敏河南岸),修建城池,得到当地突厥语诸部拥护,称※菊儿汗,又加汉尊号天祐皇帝,建元※延庆。1134年并※东部喀喇汗王朝,建都※巴拉沙衮(虎思斡耳朵,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改元※康国。为重建辽朝,出兵7万东征,行程万里,牛马多死,返回。八年(1141),在※卡特万会战中,粉碎塞尔柱王朝组织的联军,大获全胜,※西部喀喇汗王朝与花剌子模国先后并进入西辽帝国版图。在位期间,直辖领土不分封,实行中央集权,官制与喀喇汗王朝官号并用,对人民轻徭薄赋,对附庸国与属部采取“羁縻”、“安抚”政策,对宗教信仰则“循俗”、“宽容”。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均有所缓和,出现了一种比较安定、宽松的政治环境。穆斯林史学家朱兹贾尼称其是一位“公正君主”,以其才能受到人民尊敬。蒙古国大臣耶律楚材亦说他“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十年(1243)逝世,庙号德宗。

猜你喜欢

  • 布魁卫

    见“拜苦卫”(1664页)。

  • 嘉勒斡凌戬

    15世纪藏族高僧。又译结哇仁钦、结斡领占。北京高梁河畔兴教寺长老,受明封为“大兴法王”。初居北京城内大能仁寺。后明帝敕建兴教寺,寺有碑记其事,碑文明令其将此寺做为修法之所,命寺提督讲经国师扎巴藏布、住

  • 迭里特女古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十二宫皆设有瓦里。迭里特女古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瓦里。“女古”,意为“金”;辽世宗※积庆宫下有一抹里名“迭里特”,此

  • 阿古柏

    1821—1877中亚浩罕汗国军官。本名穆罕默德·雅库甫伯克。又称穆罕默德·阿古柏·伯克。别号库西伯克。汉文史籍译称“怕夏”、“帕夏”、“雅各刊”、“俄古柏”。乌孜别克人(一说塔吉克人)。原为“巴特恰

  • 什拉乌素河

    河流名。蒙古语意为黄水。也称白渠水。位于内蒙古中部,发源于凉城县蛮汉山,流经呼和浩特,入土默特左旗,汇于大黑河。明清时期为蒙古土默特游牧之地。

  • 莫高窟西夏文题记

    西夏石窟题字。在23个洞窟中有45条题记,93行,551字。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书。多为墨书,也有刻划文字。有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等类型。有年款者4条。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念经诵咒、

  • 富蕴哈萨克暴动

    1943—1944年新疆富蕴等地反对盛世才暴政之武装斗争。1943年夏,在达力里汗和乌斯满等率领下,富蕴(原柯克托海)、承化、青河3县哈萨克牧民举行暴动。在国民党4000多官兵追击下,乌斯满率部经沙尔

  • 安位

    ?—1637明末贵州水西土官。彝族。宣尉使安尧臣子。父死后,于天启元年十二月(1622年初)袭宣慰使职,领有水西(今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地。年幼,母奢社辉理司事。二年,在堂叔、宣慰同知安邦彦挟持下,联

  • 哲别

    ?—约1224蒙古国大将。又译者别、只别、哲伯、遮别等。别速惕氏。原名只儿豁阿歹。初依附泰亦乌部。宋嘉泰二年(1202),“阔亦田之战”兵败,降铁木真(成吉思汗),以骁勇善射,赐名哲别(意“箭簇”)。

  • 玛哈图木·阿杂木

    (1461~62—1540或1542)托钵僧。新疆和卓系之祖。一名穆罕默德·达尔维西·毛拉纳·和卓·卡山尼。号阿哈玛特和卓。伊斯兰教苏菲派纳克什班底派第五世教长。原籍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早年在中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