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仁
明初云南大理领主。白族。大理人。末代大理总管※段明长子。洪武十五年(1382),明将蓝玉,沐英等攻破大理,与大理总帅段世及弟苴义同被俘(一说其父亦在被俘之列)。十六年,兄弟同被押送至明京师(今南京),因其祖父段宝曾有降表,故获太祖赦免,赐名归仁,授永昌卫(一作武昌卫)镇抚。参见“段世”(1692页)。
明初云南大理领主。白族。大理人。末代大理总管※段明长子。洪武十五年(1382),明将蓝玉,沐英等攻破大理,与大理总帅段世及弟苴义同被俘(一说其父亦在被俘之列)。十六年,兄弟同被押送至明京师(今南京),因其祖父段宝曾有降表,故获太祖赦免,赐名归仁,授永昌卫(一作武昌卫)镇抚。参见“段世”(1692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圣宗※兴圣宫。“血古只”,又译作“穴骨只”,辽太宗※永兴宫下一※闸撒为是名。
指黄口小儿。历代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参见“老”(686页)。
见“耶律合住”(1310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齐努温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木阳河等11卫同时设立,以土成哈为指挥。在前苏联滨海边区颜楚河至绥芬河下游地区
参见“保泰军司”(1683页)。
藏语音译,意为“佐相”。汉称“大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村寨的统治者,世袭贵族。多是为土司开拓疆土有功者的后裔,或依附于土司的某地统治者,可参加土司的各级管理机构,如“涅巴会议”,经严格选择可任
①见“耶律弘古”(1308页) ②见“耶律李胡”(1312页)。
西突厥东厢(左厢)※五咄陆之一。一作触木昆。居碎叶川(今楚河)东,设啜统辖,称处木昆律啜。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西走,据有乙毗咄陆可汗故地后,遂归附贺鲁。显庆元年(656),随阿史那贺鲁(泥
参见“墨竹工卡”(2509页)。
西倾山钟羌一部首领。吐谷浑国主碎奚在位时(351—371),任长史,受先王遗命辅佐碎奚。以碎奚三弟皆专恣,恐为国害,遂与司马乞宿云逼碎奚杀之。碎奚恍惚成疾,于晋咸安元年(371)死。及视连即位,进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