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格西送火

蒙格西送火

羌族神话故事之一。流传于今四川汶川县雁门乡。神话叙述太古之世,人神未分。羌人女首领阿勿巴吉与天上火神蒙格西相爱成亲,生子名燃比娃。后由于天上恶神喝都作祟,施以魔法,使天昏地暗,大地出现第一次冬天,白雪茫茫,朔风凛凛,地冻天寒,草木枯死,人人蜷缩洞中,奄奄待毙阿勿巴吉命其子燃比娃上天寻父取火。燃比娃历尽艰辛,在其父蒙格西的帮助下,设法将神火藏于白石之中,瞒过喝都的监视和阻挠,历经三次磨难,始将神火带到人间,使人间有了火,有了温暖和光明,战胜寒冬和漫长的黑夜,并开始熟食。故羌人把白石尊为至高无上的神,按照羌俗,人不能从火上跨过,火圹上不能伸脚,火圹架上不能烤不洁净的衣物。

猜你喜欢

  • 斛薛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斛萨。游牧于独洛河(今土拉河)北,南接多览葛,有胜兵万人(一作7千)。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次年,唐以其地置高阙州,隶燕然都护府。

  • 四大斡耳朵

    “斡耳朵”意为“宫帐”、“帐殿”。指元太祖、世祖所建后妃的四斡耳朵。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居孛儿台皇后等8后妃;第二斡耳朵居忽兰等8后妃。第三斡耳朵居也速等10后妃;第四斡耳朵居也速干等12后妃。世祖忽必烈

  • 寻斯干

    见“撒麻耳干”(2495页)。

  • 哈亚

    拉祜语音译,意为“困难的人”。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一般没有水田,仅种少量旱地,缺耕畜,农具也不齐备。每年收成,一般只能维持半年左右口粮,经常得给富裕阶

  • 合里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地区古地名。元宣政院(初称总制院)先后在吐蕃设置驿站27处,计:吐蕃等处7、吐蕃等路9、乌思藏11。《元史》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乌思藏因必里公之乱驿站断绝,命给财畜资助

  • 群狄

    见“众狄”(837页)。

  • 普米语

    我国普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维西、宁蒗、丽江等县,四川木里、九龙、盐源等县部分藏族也使用普米语。使用人口共有5万左右。普米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各分3个土

  • 阿肯

    哈萨克族民间歌手的通称。能随编随唱,即兴歌吟,以“冬不拉”伴奏。在哈萨克族聚居的草原上,每逢节日或喜庆日,牧民都要举办“阿肯”弹唱会。每次弹唱,通常持续数日。先由著名“阿肯”独奏“冬不拉”,之后由男女

  • 牂柯蛮

    古族名。一作牂牁蛮。汉至唐代牂柯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分布在今贵州大部及广西、云南部分地区。其地原为夜郎国小邑之一。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始置郡。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氏与郡功曹谢暹为汉保境,

  • 元白长庆集

    书名。明马元调编。137卷。合刊唐代中期诗人白居易(一说西域龟兹人)《白氏长庆集》、鲜卑诗人《元氏长庆集》。※元稹与白居易平素交谊甚笃,常相唱和,同为新乐府倡导者,世称“元白”,唱和之诗雅呼“元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