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虞娄部

虞娄部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一说“虞娄”即“挹娄”转音。居地历来众说纷纭,大体在今兴凯湖以东至日本海之地(一说在乌苏里江左右,或说在黑龙江省依兰县至富锦县一段的松花江流域)。约在渤海王大武艺时(719—737)役属渤海,后渤海在其地(史作挹娄故地)置定理、安边2府。渤海国亡后,先归附辽,后几次起兵叛辽,因被徙置今沈阳市一带,此后不见于史。

猜你喜欢

  • 北魏桓皇帝

    见“拓跋猗㐌”(1361页)。

  • 本卓

    藏语音译。原意为“主人批准”。西藏民主改革前,各农奴主的属民间,一般不得改变人身依附关系。但也有一些农奴主规定,其属民经交纳一定数量的财物,得到主人批准后,可同其他农奴主的属民结婚,并改属对方主人。其

  • 平定西藏纪功碑

    刻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鳞题。刻于拉萨布达拉东山崖上。记述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政府遣满、汉官兵护送达赖喇嘛入藏,沿途备受僧俗人众欢迎,及平逆将军延信统兵击败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军三次袭营

  • 札剌

    见“耶律资忠”(1319页)。

  • 僚

    古族名。唐代对仡佬族失民的称呼之一。参见“仡僚”(572页),“仡佬族”(572页)。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赛音诺颜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鄂尔浑河河源,东至额鲁克台,西濒塔楚河,南接本部左翼右翼旗界,北临鄂尔浑河。有佐领四个半。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领左翼札萨克丹津喇嘛之孙善巴,率族属来归

  • 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共有351974人(1990),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还有一小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等县。西盟、沧源为佤族主要聚居区

  • 华丹智华

    1766—1841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八任堪布。藏族。出生于下佐格地方。从阿高日超巴剃度出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由嘉木样授沙弥戒。25岁入拉卜楞寺经院,学习五部大经,获多然巴学位。任土观呼毕

  • 南院行官三司

    西夏官署名。属下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2都案,4案头。

  • 盆苏克丹津呼图克图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喇嘛僧。汉籍文献又称阿拉木札木巴呼图克图、盆苏克丹津阿拉木札木巴。因精通经教,在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备受尊崇,常参与议决大事。曾受派至北京向清纳贡。有属众2700余户。衣钵传至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