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简称王大臣会议。前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清廷以满洲为主体所设的议论军国大事的高级议会。其制起于后金汗努尔哈赤时代。太宗天聪(1627—1636)间,已存在“两大贝勒、议政十贝勒、八大臣……共议国政”(王先谦《东华录》卷6)的体制。崇德元年(1636),改国号“后金”为“”后,其体制进一步扩大,以宗室中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等相继简入。二年,于八旗中一次即扩设议政大臣24员。此外,亦以汉军勋旧大臣范文程、蒙古武将明安达礼等简入,以扩大诸王为一方、辅佐大臣为一方的君主、臣仆相结合的阶级议会制。康熙二十七年(1688),始废除诸大臣向诸王屈一膝跪述意见的礼制。雍正(1723—1735)间,世宗胤禛以该会议成员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为由,改设军机处以取代之,大权遂旁落。

猜你喜欢

  • ?

    ?—前299战国时中山国国王。单称“��”。白狄鲜虞人,姬姓。※中山王子。周赧王七年(前308),父卒,嗣王位。在圆壶上刻以悼辞,以纪父功,并将圆壶、大鼎、

  • 芦笙哀歌

    德昂族举行婚礼时必唱的歌曲之一。歌词主要叙述昆撒罗和欧比木一对男女相爱,遭父母反对,欧比木被其父赶到山野窝棚居住。昆撒罗得知后赶到欧比木住处时,后者已被豹子吃掉。愤怒的昆撒罗即杀死豹子,割下其头、尾,

  • 中国经营西域史

    书名。曾问吾撰。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约48万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阐述历代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经营;中编记述清朝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及其在新疆的施政;下编叙述辛亥革命后新疆的政治、经济、

  • 中国古族名。又称羯胡。是入塞匈奴十九种中羌渠种之后裔。一说源于小月氏,曾附属匈奴。魏晋时,分布于上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以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氏为最著。其人高鼻、深目、多须。分成

  • 阿旺洛桑丹白坚参

    1660—1728清代青海古尔寺高僧,德庆寺之创建者。藏族。出生于森宝山下之曲察阳桑村。由五世达赖等确认为前世拉摩·洛哲嘉措之呼毕勒罕。从丹喜仓尊出家。12赴西藏,由五世达赖授沙弥戒。拜哲蚌寺郭芒扎仓

  • 没利延

    见“慕利延”(2434页)。

  • 河西鲜卑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河西地区(指今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湟水流域)的鲜卑诸部。其称约始于西晋末十六国初,后凉吕光曾遣使封秃发乌孤为“河西鲜卑大都统”。除最主要、最强大的秃发部鲜卑外,有史可稽者尚有※乙弗、

  • 袞杜桑波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5世纪人。仁邦巴家族后裔,桑主孜宗本诺桑哇(即诺布桑波)之次子。依帕竹阐化王查巴琼内,准其袭父职,仁没藏仁蚌宗宗本。与萨迦派大德袞钦桑结佩及果热南僧格建供施关系。正统十四年(

  • 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18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部法规名,约制定于1741—1758年。原文为托忒文,抄本见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卫拉特法典》抄本中。1880年俄国学者戈尔斯通斯基译注《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

  • 大行城

    古地名。高句骊国所筑,为重要军事城堡。故址在今辽宁省丹东市西南32里之娘娘城(一说在丹东市东北的九连城一带)。史载唐征高丽,两次将该城作为攻拔目标。